七十五、“记忆需求”的表示字母和分类

【七十五、“记忆需求”的表示字母和分类】1.
“记忆需求”的表示字母为“T”。
任意记忆需求被某个符号标记后,这个符号就属于T。
2.
两个及两个以上T符号组成的符号段,称作“T路径”。
T路径中任意一个符号统称为“分T”。
3.
“分T”可分为三类:“源T”、“中T”、“尾T” 。
如何理解源T、中T、尾T?
比方说,人记住了“肚子饿”时“进食(a)”才能“提升舒服程度”,而“进食”需要“有食物(b)”,“有食物”需要“买食物(c)”,“买食物”需要“有钱(d)”,“有钱”需要“工作(e)”。在这个逻辑链“e/d/c/b/a”里,“a”是“源T”,“b、c、d”是“中T”,“e”是“尾T”。
如果“T路径”中只有“两个符号”,则只有“源T”和“尾T”,没有“中T”。
4.
任何一条“T路径”都可以“用一个符号再标记”。比如符号路径“c/b/a”用“X”再标记,“X”就是“c/b/a”的“总T”,“c/b/a”则是“X”的“本质”。“c/b/a”中的“所有分T”都是“X”的“分T”。“c/b/a”中的源T、尾T、中T也都是X的源T、尾T、中T。
5.
一个“总T”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T”。
分T可以直接分解、延伸出一条或一条以上T路径。
T路径中各符号形成原理:比如,“要吃苹果(a),要吃苹果需要买苹果(b),买苹果需要有钱(c)”,“c”是“源T”,“a”是“尾T”,“b”是“中T”。“源T”是“最终目的”,“尾T”和“中T”是“实现最终目的的过程”,“尾T”是“行动步骤的第一步”。
6.
人在行动的时候,是从“尾T”开始的。如果人在进行到某一步无法进行时,会感到传统描述里的“不快乐”、“痛苦”等体验,这属于“没有满足T”的体验,反之则属于“满足了T”而感到“快乐”、“不痛苦”(舒服程度更高)。
7.
如果“源T”是“组合体”,“源T造成的记忆舒服程度波动幅度”等于“各子体造成的记忆舒服程度波动的和”。比如,“源T(a)”由子体“m、n”组成,则,“a能造成的记忆舒服程度波动幅度”=“m + n能造成的X波动幅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这里讲的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计算机按这样的方法编写“记忆舒服程度波动”的逻辑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模拟人的情绪(记忆舒服程度)的相似程度。但具体到真实人脑的记忆舒服程度分配机制是不是这样还有待观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