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文化素养部分相关考点主要涉及到单选题进行备考,我们备考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理解和识记,需要进行细致分析。接下来我们共同总结下二十四节气的学习技巧。
根据顺序二十四节气进行具体划分,春季:立春、雨水(正月); 惊蛰、春分(二月); 清明、谷雨(三月);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 芒种、夏至(五月); 小暑、大暑(六月);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 白露、秋分(八月); 寒露、霜降(九月);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 大雪、冬至(十一月); 小寒、大寒(十二月)。教师资格考试中大家需要明确节气的先后顺序,避免排序题正确与否的识别。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每个节气都有其不同的含义,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小暑、大暑、处暑中的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白露期间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露凝而白;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时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考试中我们需要大体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结合描述能够识别,避免混淆。
小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二十四节气歌,我们共同温习同时结合顺序进行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师资格考试中二十四节气主要考察形式涉及:一种是结合排序,按顺序识别正确或错误的有哪个选项; 一种是给出节气名称,识别属于哪个季节。接下来我们共同运用几道试题进行练习巩固。
1.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各节气分别冠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清明 谷雨 B.立夏 小满 C.中秋 重阳 D.冬至 小寒
1.【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春季:立春、雨水(正月); 惊蛰、春分(二月); 清明、谷雨(三月);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 芒种、夏至(五月); 小暑、大暑(六月);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 白露、秋分(八月); 寒露、霜降(九月);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 大雪、冬至(十一月); 小寒、大寒(十二月)。C选项中秋和重阳是节日,故选择C。
2.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下列节气中,白昼最长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答案】B。解析: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以上是有关二十四节气常见试题的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增强理解,促进大家在备考中灵活运用。
点击获取更多教资教招干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