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读《真实的幸福》

1
幸福是什么?
以前这个答案很简单。小时候的幸福是妈妈每天早上给我蒸的包子,上学时候幸福是每次考试得100分,毕业之后的幸福是进入了理想中的公司,工作之后的幸福是每年的收入不断提高。
可当我终于搬进自己的房子,坐在真皮沙发上享受期待已久的家庭影院时,我并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幸福。赚钱买房子不是我从小努力学习的动力吗,为什么目标达成之后的内心感受到的反而是空虚。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说到,“我们要的不是暂时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须来自自己的努力。”人类发明了很多捷径去获得暂时的感官愉悦:毒品、巧克力、肉欲、购物、看电视,“我们误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些捷径获得幸福、愉悦、舒适、狂喜,但实际上,这些捷径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所以许多人虽然坐拥亿万家财,但心灵一片空虚”。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能够简单的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就会觉得很幸福,但是当这些基础都具备的时候,获得再多的物质都相当于吃饱饭之后面对满桌的大鱼大肉,幸福感不会增多,反而会质问自己,难道活着就是为了吃更多的肉,穿更好看的衣服吗。
“真实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看电影会让人感到愉悦,用更好的设备看电影会带来更强的愉悦感,但这不是幸福。电影结束后的内心依然空虚,因为这不是你通过努力获得的。
2
怎样才能永远幸福
塞利格曼定义了幸福公式:H=S+C+V。
【幸福是什么-读《真实的幸福》】S变量(你天生的乐观个性,幸福的跑步机效应及个人幸福的范围)会限制你的幸福感的上限,但是C(生活环境)和V(你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则可以提高幸福感。
H:幸福的持久度
暂时的幸福很容易通过巧克力、喜剧片、背部按摩、奉承话、一束鲜花、一件新衬衫而获得。提升幸福的持久度则比较困难。
S:幸福的范围
我们天生就有一个幸福的范围,而且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这个天生的范围就像恒温仪,即使有高兴的事情使我们的情绪高涨,它也会尽忠职守地把我们的幸福感拉回到平常的设定。
另一个使你不能提升自己幸福层次的影响因素是“幸福的跑步机”,它使你很快就适应了好事情,然后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不再心存感激。当你收集到越来越多珍奇之物,职位越爬越高时,你的预期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努力带给你的名望和财富不能再为你带来幸福,你必须拥有更多、更好的,否则就感觉不到幸福。但是一旦达到那个层次,很快你又适应了,又必须去追逐更多、更好的,如此循环下去,你永远也幸福不起来。很不幸的是,有许多证据证明了这个“跑步机”的确存在。
C:生活环境
好的一面是,它的确可以提升幸福感,坏的一面是,这种改进很昂贵且不切实际。为了更幸福,你应该做下面的事:
◆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会里,不要住在贫穷的极权社会里。(与幸福有紧密的关系)
◆ 结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 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有一点关系)
◆ 社交丰富,朋友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 有宗教信仰。(有一点关系)
你不需要去做下列的事:
◆赚更多的钱。(钱与幸福只有一点或几乎没有关系,如果你生活无缺,有闲钱买这本书的话,钱对你的幸福就没有任何效应,物质欲越高的人越不幸福)
◆ 保持健康。(主观的健康才有关系,客观的健康没有用)
◆ 尽量去接受教育。(没有任何关系)
◆ 改变你的种族,或搬到气候温暖的地方。(没有任何关系)
3
V变量: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1、对过去的积极情绪包括满意、满足、成就感、骄傲和平静。
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有两种方法可以逃离这种误区-感恩和宽恕。
你对过去的感觉,无论是满意、骄傲,或是痛苦、羞愧,完全取决于你的记忆。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2、对未来的积极情绪包括乐观、希望、信心和信任。
乐观的人会将好事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所以好事是永久的,而且乐观的人会因此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很棒;悲观的人则认为好事是暂时的,而且这方面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好。乐观者遇到挫折后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而成功时,他会继续努力,最终获得全面的胜利。悲观者碰到挫折就会垮掉,很难东山再起,获得成功时也不能乘胜追击,最终成功得不彻底。
如果你是乐观的人,你肯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如果你是悲观的人,那请用ABCDE模式去反驳: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如果在不幸的事件发生后,你有效地反驳了自己的悲观想法,你便可以改变自己受事件打击时反应,使自己变得更有朝气。
当你有消极的观念时,学会与自己争辩:
◆证据--反驳一个消极、悲观想法最有力的方法便是提出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其他的可能性--绝大部分事情的发生都不会只有一个原因,悲观会使你找到最糟的理由,并以最永久的、最普遍的理由去责怪自己。这时,真理通常会站出来反驳:既然有很多理由,为什么要找最坏的理由来跟自己过不去呢?问问你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失败。
◆暗示--以这世界的情形来看,事实并不见得永远对你有利。你脑海中的消极想法可能是对的,但很可能对你不利,这个时候要用的方法是“非灾难法”。即使你的想法是对的,它的后果是什么呢?你要问自己的是,这个糟糕的情况最可能引发的后果是什么。
◆用处--有时候抓着一个想法不放的后果其实比它的真实性还要糟,你应该把注意力转到你可以改变那些事情上,你应该去想想:这个情境可以改变吗?你该如何改变它?
3、对现在的积极情绪包括欢乐、狂喜、平静、热情、愉悦和心流体验(这点最重要),这些情绪是人们在谈到幸福时常用到的字眼。
增加生活中的愉悦:
◆习惯化--马上重复原来的刺激并不能带给你同样的愉悦:第二口法国香草冰激凌带给你的愉悦没有第一口的一半,吃到第四口时,你心里想的可能就是卡路里了。一旦身体对卡路里的需求满足后,冰激凌吃起来就没味了。这个过程叫习惯化或适应,这是神经作用的结果。我们天生对新奇的东西敏感,当事件不再能提供新信息时,神经就不再反射。我们总是注意到新奇的事物,忽略已经熟悉的事物。
首先要找出会带给你愉悦的东西,其次是把愉悦分开放入生活中,中间的间隔要长些。假如你发现在你把间隔拉到足够大之后,自己对某样东西的欲望逐渐消退,甚至转为反感,这可能就不是愉悦而是上瘾。你先吃一口冰激凌,等30秒(你会觉得是永恒),再吃第二口,假如这时你已不想再吃第二口了,那就把它倒掉吧!假如你还想吃,吃后再等30秒。心中做好随时不再吃它的准备。
◆品味--五个提升品味能力的方法。
与别人分享:你可以与人分享经验,让他知道你多么珍惜这个机缘,这是预测愉悦程度最有效的指标。
建构记忆:将当时的情景印在脑海中,或是找个纪念品使你以后可以跟别人分享当时的体验。
祝贺自己:不要害怕骄傲,告诉你自己别人是多么看重你,并且想想你已经为这一天等了很久。
使知觉敏锐: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方面,把不想要的排除在外。当尝一碗汤时,维洛夫说:“这碗浓汤有股糊味,因为我不小心糊了底,虽然已经把焦的部分丢掉了,但是糊味仍然渗到了汤里。”当聆听室内乐时,他通常会闭上眼睛。
专注:让你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不去想别的,只是感受。不要去想应该做的事,不要去想等一下会怎样,或去想这件事可以如何改进等。
◆正念--正念始于观察。在经过三年的苦修后,小和尚来到师父的面前,他对佛教教义已了然于胸,他作好了接受师父考验的充分准备。“我只有一个问题要问。”师父平静地说。“请问。”小和尚回答。“走廊上的花放在雨伞的左边还是右边?”小和尚尴尬地退出去,又苦修三年。--正念就是注意当下发生的事,更容易注意到花是在雨伞的左边还是右边。
增加生活中的满意:
我们发现好吃的食物、按摩、香味、热水澡,都会产生愉悦。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完全沉浸于其中而不受干扰,由此所产生的体验是满意感。
获得满意很简单:
◆你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
◆要集中注意力;
◆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能得到即时的反馈;
◆你应该深深地投入到所做的事中;
◆有能够掌控的感觉;
◆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
4
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幻觉:自己可以改变生活。有时候我们会有另一种幻觉:自己做什么也改变不了生活。塞利格曼的幸福学理论不是在教人们如何改变生活,而是改变自己的心理。而我们如何看待生活,最终决于我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如果追求人生的幸福感,不妨先学习学习幸福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