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大学》【12】物有本末,知本是源。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听讼,古代行政司法一体,县官就是法官,就得听诉讼双方的证词。
孔子说:“要听别人的诉讼,我跟一般人没什么区别,那需要经验和技术,我希望做到的呢,就是使天下没有诉讼,老百姓都不要打官司了。”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大学》【12】物有本末,知本是源。】为什么孔子会说到听讼这件事呢?还得看看《论语》里的上下文: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由,仲由,就是子路。子路只根据一方的片面之词就做了判决,这样的事,只有子路才干得出来吧。孔子说自己没这个能力,还是寄希望于大家不要打官司了。
曾子对孔子这句话的解读是圣人能使那没有实情的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词,是因为圣人的圣德在上,大能畏服民之心志,使之化诈伪而诚实,自然就没有颠倒曲直,以虚辞相争的,所以这诉讼还没等判决,他自己就没了。这就是知本。
孔子式判案是靠圣人之德让天下没有案,而不想通过听讼来判别。然而,从囚徒困境来分析,大家说违心的话更能获利,如果单靠这种要求别人反求诸己的方法,越是复杂的社会,越是靠不住。按照王东岳先生的说话,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一路道德沦丧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大家知本,那是越来越难了,希望渺茫。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要知道之本末、始终和先后,从自己要求开始,扩充其心,推己及人,这样才能影响周边的群体。如果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大家按照道的方式去做,那是很难的。所以,行道本身就是我们的愿景,解决问题就是我们使命,践行忠恕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以上是传文的第四章,讲本末。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大学》【12】物有本末,知本是源。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