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庭拒绝融入时

面对题目思考良久,脑袋里总算理出3个步骤。第一步:务必解释清楚“什么是家庭拒绝融入?”第二步:怎么去解决“家庭拒绝融入的问题?”第三步: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首先来看第一步,什么是家庭拒绝融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回顾一下郝老师的课程。在第一天的课程当中,我清楚了一个基本概念:每个家庭成员都是某个系统里面的一部分,比如爸爸与儿子构成父子系统,爸爸与妈妈构成夫妻系统,婆婆与媳妇构成婆媳系统等等,若干个这样的子系统,最终构成了家庭这个系统。每一个家庭成员在不同的子系统当中,都需要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角色错位就会导致子系统紊乱,继而引发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当这个问题给某个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压力时,这个家庭成员就有可能找到咨询师寻求帮助,暂且把这个家庭成员称作“来访者”。前面的基本概念已经告诉我们:问题的解决需要将所有错位的成员关系都调回正常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咨询师不仅要和来访者进行沟通,有可能还需要和相关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如果相关家庭成员不认同来访者提出的问题,或者不信任咨询师时,有可能拒绝与咨询师沟通,这种情况在专业术语上就被叫做家庭成员拒绝融入。
【当家庭拒绝融入时】再来说说第二步,怎么解决家庭拒绝融入的问题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外部施压和面对面沟通。外部施压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第三方能够给这个家庭成员施加压力从而让他参与融入;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第三方存在,那么我们只能通过有技巧的面对面沟通来看看能否打开他的心防。这里所谓的有技巧,通过郝老师的课程,我总结为态度中立,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像镜子一样精准反馈,做一个谦虚的好奇者。
最后来回答一下:为什么我会选择以上两种方法?在我看来,咨询师接收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定是有人主动联系,这个人可能是问题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问题的旁观者。如果是问题的参与者,那他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后才会找到咨询师,这也意味着他会有相对更高的意愿和配合度,所以只要配合一定的咨询技巧,做到家庭融入应该问题不大。相反,如果是问题的旁观者,要让家庭配合融入,难度会大许多。因为家庭没有主动联系咨询师,说明这个家庭要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要么对咨询师不够了解,也不够信任。那让他们来参与融入可能更多需要寻找外部来施加压力或寻找契机,让该家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每个家庭其实都会有它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如果社会上能够多普及部分家庭治疗的理论知识,也许每个家庭里面的问题都会少一些或者小一些。
这次家庭治疗师的课程,本来是抱着借助课程内容帮助他人的目的来学习,最终发现最受益的其实是自己。这是一个自省的课程,通过基本理论,还有各种案例,都像镜子一般反映出自己家庭的问题,很期待接下来的旁听案例,真实感受一下每个家庭里面不一样的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