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妈与果子李的日常事

说好的要坚持每周一文的。
写自己,写孩子,写爱人,写父母,写我此生最宝贝的家人~
因为是自己一人带娃,所以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真的是蛮多的,三岁半的娃,最不缺的就是变数~每天除了民生问题是肯定的(就算民生的三餐也是每天一早醒来闭着眼睛就开始绞尽脑汁的想着煮什么好呢。),其他都是富有变化的,要么惊喜,要么惊吓~~
所以先来说说我这个三岁小娃吧~
小果子刚刚过了三岁半,人人喊怕的三岁,已然过了一半,我似乎已经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那段怕了。在调整再调整,内心咆哮再咆哮,看书,花钱入群学习三四个月后的现在,似乎,好像,母子俩找到了一种比较平衡的相处模式,为娘我也终于比较知道怎么正确运用“和善而坚定”,而那些看见,共情,觉察,接纳,尊重,描述性鼓励等等等,也正在每天实践中日益有些感觉了。会这么坚持,是因为,这些法子真的有用,这些法子,让我们母子的情感链接更清楚,更稳定。这些法子,让我们的沟通越来越有效。这些法子,让我看到了一个日益自由,活泼,善良,自信,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能有一定管理自己身体健康的能力,能有一定觉察和管理自己情绪能力的宝贝~我无数次的感谢那位赐予我这样好孩子的神祗~谢谢ta赐予我的缘分,让我不至于教养得太挫败。
三岁半的小果子会做什么事情呢?因为以前一直疏于记录和整理,现在只能做亡羊补牢,不让洞越来越大……
场景一:
这两天,我因着复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身份的变化,让我与这本书有了更深的共鸣,也因此发现且试验了龙应台用的“课程丰富”法,外加最近新学的“系统模式——双赢法”,我对那个一如既往看完三十分钟电视,自己玩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后,忍不住过来找我玩的难缠的小男孩说:宝贝,你看,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妈妈需要且必须要现在做饭,不然我们午饭没东西吃,而你现在就想要妈妈陪着你玩,一刻都不愿意等(不能等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我们彼此都没法让步,都必须现在做,是吗?”
小男孩坚定的点头“嗯”。
我往料理台一靠,做思考状:“那我们要不要想个两人都能接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男孩眼睛一亮,说“要。”
我语速放慢:“要不然,妈妈在这里做饭,不听课,把手机关掉,你在厨房门口给我讲故事,好吗?”
小男孩高兴起来,立刻大声回答“好的妈妈!你等我一下,我立刻就去拿书,拿椅子,你等我一下哈妈妈~~”,说话间小人已经消失在厨房门口,跑进书房去找书了~
【果子妈与果子李的日常事】我一边笑着回答他好的,不着急,妈妈会耐心等你的,你慢慢来。一边有些感动——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真正无条件的爱啊~~只是这样一个安排,他就能高兴得飞起一般。究竟是孩子高需求,还是家长高要求呢??
后面发生的事情完全是惊喜,小男孩拿了两本他几个月大就在看的洞洞书,很简单的“猜猜看里面”系列,以前我和他爹讲,都是看图讲,做游戏一样的,被书引导,书页前后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小男孩一开口就让我惊艳了,他居然说“从前,有一只猫头鹰,他很无聊,想要找朋友,他走啊走,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图案,疑?这是什么?原来是一头母牛,哞~他又走啊走,看到了又一个奇怪的图案,这是什么?原来是一个精灵~……”就这样,一本原本看似毫无关系的书,被他轻易的就串成了一整个故事,我太惊喜了,甚至是佩服,因为我真的想不到可以这样讲故事。。。。。只能老着脸想“啊,就当青出于蓝吧!”同时也暗暗告诉自己,描述性鼓励,加油,坚持住,好的开始很重要,但是坚持和正确引导更重要,要低调,低调~
就这样,小果子给我讲了三本书,我也完成了一餐工作,随后陪他玩扑克牌,画画,第八套广播体操,投壶,羽毛球,中间插播共进午餐,晚餐的准备,一直玩到果爸回来,我们还在大汗淋漓的打羽毛球,为了打出“臭球”笑的乱七八糟的。
场景二
这个事情发生在刚刚过去的三个多小时前。(幼儿园模拟,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