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机|零零科技王孟秋:今天只是无人机行业的起点( 三 )


王孟秋:双旋翼的气动效率的优势,并不只在这一个产品上。电池行业差不多每年能量密度提升 10% 到 15%,大家都是踩着这个浪往前走。现在有了这个结构,电池能量密度更新之后,就可以有接近 30% 的续航提升。
这也不是我们这一条路径创新的基本终点。以 V-22 鱼鹰双旋翼机来举例,它有双旋翼、固定翼、变总距,无论是航速、巡航半径还是载重能力上,它的系统效率比传统直升飞机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就证明,有可能引入一个更复杂的结构,在不怎么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更多应用。
飞行器天生的使命就是更快更远,无人机不一定要飞得很高。这样就可以想象在很多场景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比如物流。我们很希望成为一部分。
极客公园:你是在无人机这个赛道很热的时候进来的,经过五年,现在继续往前走,看到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有什么东西是在变化和调整的吗?
王孟秋:2014 年回国开始做无人机的时候,我和合伙人就是门外汉。博士刚毕业,没接触社会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但是有理想,想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有意思的事情。
最早是产品创新驱动,那时候就有了 Hover Camera 小黑侠,是一个像书一样可以打开的无人机。
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我们经历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变革,也在不停地在核心技术上补短板。无人机这个行业挑战大,是因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项技术都很深,广度又很广。
比如航拍就要有图传,现在的行业标准是 8 公里以上,在手机上还有高清图像。
再比如云台要保证在 4、5 级风的时候还能拍 4K 画质的稳定图像不抖动。飞控、机翼的软硬件设计都很难,体积小能耗高还需要散热好,还要抗信号干扰。
我们也一直去思考接下来应该往哪里走。这几年做越做越激动,是因为觉得当这些技术高度融合、并且精简成了这样一个形态的东西之后,能带来的变革是方方面面的。
今天只是无人机整个行业的起点。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这一件事情已经被解决得不错了。其实类似的领域和应用场景还有很多。
比如植保无人机通过成本革新,给行业带来全新的可能。以前撒农药的植保机都是 50、80 万一架,现在 30 公斤载药植保无人机只要 5 万块。这是无人机行业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
这样的行业还有很多,比如电力巡检。像我们国家这么庞大的输电网络和变电站系统,每年在巡检上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这一块的效率也能有很大的提升。包括安防行业,无人就是一个移动、能够应急的摄像头,空间也很大。
做着做着就会发现,无人机不只是一个产品,这是一个事业,可以一直深耕下去。所以我们也很诚心向业界的老大哥们学习。
舵机|零零科技王孟秋:今天只是无人机行业的起点
文章插图
双旋翼植保无人机 | 视觉中国
极客公园:你最早是做软件的,你自己体会下来,觉得硬件创新和软件创新相比有什么不同?
王孟秋:硬件的每一个产品,或者每一场都是决战。软件是有退路的。我以前做软件,快速迭代,Hacking Growth(增长黑客),这个在硬件领域不可能。
一个产品周期短则一年半。做硬件必须要走工程版、小规模量产、大规模量产这个过程。
你只有通过做,才能发现问题。从原则上来讲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从定义到出来,如果出现了定义中的巨大错误,比如需求文档更新,延期基本都是半年起。
比如之前提到的舵机,属于核心零部件。我搞不定这件事,就无法做消费级双旋翼无人机。这件事情不是靠我们一己之力,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都换了很多家,也把他们熬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