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魏智渊的中年男人决定去跑步

又一个清晨。

闹钟响起,我知道5点50分了,实在不想起来,再睡会儿吧。闹钟再次响起,6点,起床。对我来说,5点50分是个预警,6点是最后通牒,是绝对命令,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洗漱,下楼,到广场。

热身,遵循一套程序。

打开咕咚,开始计时,开跑!

跑出几百米,身体就各种微小的不良反应,在抗议——

慢一点!

停一会儿!

别跑啦!

我从不试图屏蔽这些声音,学会了与它们共存。此刻我的全部希望,就是手机那句“您已经跑步1公里,最近1公里用时……”。嗯,这是一个小小的胜利!

可是,前路漫漫,继续跑吧。接下来,2公里。很好,希望在前头,手机怎么还不响?终于,“您已经跑步3公里,最近1公里用时……”呀,浑身上下,都浸泡在一种微妙的胜利的喜悦中。

截图上传到晨跑群,仔仔细细地完成拉伸,然后洗澡,上班了。6点50分左右。

对了,我跑了3.2公里,配速5分19秒,是历史最好成绩。

说明一下,我加入了运城国际教师晨跑社团,回到办公室才发现,今天是我晨跑的第30天(除去周末,指30次跑步)。有必要写一篇文章纪念一下。

跑步的决定多少有点草率。

但是,既然决定了,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坚持下来。坚持多久?不知道,也没有承诺,但一定足够久。这对我来说,不是一种豪言壮志,而是一种信念。

接下来的问题,只是如何将信念化为每天的行动的问题。

我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赖于“意志+方法”。而其中的关键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方法来降低意志的损耗,把有限的意志力用在关键的地方。

我本身是研究学习理论的,我的优势,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理论运用于自己的生活。

一、意志力的运用
意志力损耗严重的地方,往往是在“不自然”或“非常”时刻。就像汽车,在上坡的时候特别费油,但在平坦的路面上,就比较省油,因为可以利用汽车自身的惯性。然而,有时候不得不上坡,不得不耗费汽油,那一定要让这样的耗费是值得的。总之,意志力要用在关键处。

因此,意志力的运用,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

1.怎么减少运用意志力?

2.哪些地方要重点投入意志力?

系统化地减少运用意志力,最好的办法,是建立简洁而高效的程序,不在程序上投入思考。一旦投入了思考,就投入了注意力,投入了注意力,就需要消耗意志力。

我的程序很简单:

1.闹钟设定在5点50分响起,6点钟为最后起床时间。

2.洗漱后,按一套固定的程序热身(从头到脚)。

3.热身完毕,打开咕咚,开跑。

4.跑够3公里。

5.跑完后,截图上传到晨跑群接受监督。

6.拉伸,规定动作每个至少坚持10秒以上。

7.回宿舍洗澡,换脱衣服,6点50分左右到达办公室。

【一个叫魏智渊的中年男人决定去跑步】整个过程紧张有序。

一旦你确定了程序,就像像军人一样遵守它。对程序的每一次破坏,都会降低你的信用,让你陷入破窗户理论描绘的境地,从而不断地动用意志力,直到最终崩溃或放弃。因为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然后,你的理由和借口就越来越多。所以,跑步开始没几天,我就感冒了,感冒了10天,我没有中断过跑步。到目前为止,中断有三种情况:出差;体检;发烧。

哪些地方要重点投入意志力?

1.起床。

2.保持速度。

3.在身体抗议的时候坚持动作不变。
二、怎么保持长度与速度?
没错,我想挑战10公里。


但是30天了,我仍然只跑3公里。为什么?

泰戈尔说:“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总体来讲,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地提高标准。

先确保每天能坚持跑3公里,然后逐渐提升配速。能保持一定的速度完成3公里一段时间,身体适应了,甚至接近或进入舒适区了,然后再冲刺下一个标准。盲目地提升长度或速度,会损伤身体,也难以维持。就像扩张太快的公司,很快就把投资者的钱烧完了,后续如何维持?

在这里,心浮气躁要不得,要紧的,是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

这就像学习一样,你没必要去争第一,你要的是让自己保持高水平的稳定。争第一不是目标,持续地自我精进才是目标。精进到一定程度,你可能就是第一了,但这并非你的目标。

以晨跑而言,一开始,就有队友跑5公里或10公里的,人家是资深跑友啊,有基础啊,我跟人家有差距啊,但是,犯不着焦虑,保持自己的节奏。

从容。

不疾不徐。

找到自己的节奏。

是身为学习者的最宝贵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跑步的感觉,根据这种感觉上上下下地调整。以速度为例,我根据自己的身体感觉,先确定一个能承受,并且能在20分钟内始终坚持的速度。然后每天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尝试快一点,有时候身体状态不是很好,会慢一些(特别是感冒的日子),快一点很难受?再调慢一点。调到合适的程度,然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让身体跟这个配速相适应,绝对避免突然加速或突然减速,也不会跑得胸闷腿颤。

旁边有老师跑,也有学生跑,都影响不到我。我不会因为有人超过了我,然后有意识地去追,也不会因为有人跑得比我慢,就把速度也慢下来,我会参照别人,但始终保持在自己的节奏里。

跑上一段时间,感觉到进入舒适区了。

等等,跑步永远不可能是一件很舒适的事,至少某些部分不是。这里是指整体而言能够适应,不至于跑完以后不舒服,或者跑步过程中有些时刻特别难受。

一旦进入了舒适区,就停留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地提升。尝试着跑快一点,如果累,就再慢下来,但慢下来也比原来要快一些。就这样不断地用身体去感受、尝试。

30天,我的配速,从6分40秒(取前期平均数),逐渐提升到了5分30秒。今天早晨,是5分19秒。我并不打算维持在这个水平,接下来一段时间,维持在6分钟以下就好。接下来就面临选择,是继续提速,还是提升长度?

以上,纪念跑步30天(次)。

想要说明的是,我不是专业的跑友。我的跑步,除了让自己保持状态外,并不承载减肥之类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实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切。

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除非这件事不可完成(这是小概率的),否则,通常你都能办到,对学习者来说,这应该是一种信念。而我们之所以没有完成,不是这件事不可完成,也往往不是外界因素,而是我们自身在多个重要节点上溃败了。

我自诩是一个保持一定效率的学习者。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让你瞠目结舌的更厉害的学习者,我强烈推荐大家(也包括中学生)看一部叫《徒手攀岩》的电影。这部电影带有纪录片性质,可能过程不是太精彩,但是,坚持看到结尾,一定震撼。我不相信这是人能做到的事,但真的做到了。

可能你觉得很励志,而我更多的看到的是一种方法。

修炼这种方法,有多少事做不到?!

共勉。

(全文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