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

家长们是否有想过,
孩子们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种,靠的是自觉自律,还是靠父母的管教和监督呢?
然而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曾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
文章图片
而对于身为教育者的小书看来,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问题就是出在于孩子们缺乏自觉性,因此建议在建议的过程的中,父母们永远在不要单纯的指望孩子们能“自觉”!
1
家庭教育
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经常能听到父母说:”我家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好,都要去监督着去完成,一点自觉性都没有“
然而对于这样的事情,我的好朋友也跟我抱怨在教育自家孩子时候的烦恼,他总是跟我吐槽:”我家儿子的自觉性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差的不得了,每次都是督促之后还是会再来,总要我时时刻刻去盯着才行。“
就拿简单的吃零食来说,因为他家的零食比较多,他也和他孩子规定过一天不能吃那么多零食,早上开了一包薯片吃了之后,保证今天之内再也不会开多一包吃的。
说的是很好听,结果是到了下午他又看到他儿子在自己房价偷偷的把一包薯片偷偷的藏起来偷吃,还以为藏起来偷偷的吃就不会被发现。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
文章图片
而我对他说,在教育孩子的这条道路上,真的不要永远指望孩子能自觉。
以前的我,总以为孩子是需要放养的,这样的孩子才能学会独立和自我成长,能够让孩子自觉拥有更多的自觉空间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然而到后来才慢慢的发现,原来教育出一个优秀且自觉性高的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孩子常小,而在这个期间里,父母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觉,若在这期间里不约束孩子,那只会让他过度的放纵自己。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自觉“,其原因就是来源于孩子自身上的”懒性“,而”懒性“的来源却来于父母本身。
有一好朋友,儿子刚上一年级,她的儿子拒绝去学校,她就给他请假,或者跟他谈各种条件,才能让他乖乖去上学。
我跟她说:“你这样教育行不通的,孩子不去上学就和学校请假的话,往后孩子就会产生原因不去上学是这么简单的想法,还有如果孩子学会和你谈条件后,更加不会自觉,不会听你的话了。”
她说没有办法,在小的时候宠惯了,到现在越长越大,越来越不听话了,对于孩子的不自觉也只能用各种的方法去哄。
我能相信,如果她还是一直以这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往后孩子将更加不自觉,更加的为所欲为了。
一直都很认可一句话: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想培养出一个熊孩子很简单,由疼爱到溺爱,孩子被娇惯放纵久了,就会变成熊孩子。
而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很简单,那就要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2
有远见的父母
在教育上都有点狠
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不会指望孩子能自觉。
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他的童年几乎是“黑暗”的。
郎朗从3岁开始被父亲逼着练琴,那时候的郎朗充满好奇,很喜欢弹琴。
他9岁时,朗朗的父亲辞去工作,为了监督郎朗去北京学琴。
郎爸每天除了吃饭,就是每节课都站在教室外“偷听”。
郎朗13岁那年,一向在学校被人追捧的郎朗吃到了“当头一棒”。
到北京第一天被邻居骂
第二天警察上门查户口
第三天居委会说你别弹琴了,你的琴声吵死人了
第四天楼下小孩说就因为你我的功课从100分降到70分了,再弹一个星期我就不及格了
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来,在学校也被同学取笑,嘲笑我的口音是东北农民……
郎朗在影片《郎朗的歌》中回忆了辛酸的求学之路。
之后突然有一天,他受到了老师的质疑,劝他回沈阳,而他也发生了动摇。
而他的爸爸给出了他3个选择:第一是回沈阳,第二是跳楼,第三是吃药。
那一次郎爸又打了他,他也是头一次反抗。
成名后的郎朗,对父亲那些年的“棍棒教育”心存感激。
也正是父亲的狠心逼迫,才让郎朗有了现在举世闻名的成就。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
文章图片
在《向往的生活》中,刘宪华同样自爆了自己被父母逼着学拉小提琴的经历。
小时候的他根本不愿意去学,直到十一、二岁时,参加了一个比赛才开始喜欢拉小提琴。
在一旁的Angelababy看到刘宪华能把小提琴弹奏得那么棒,问刘宪华:“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刘宪华说了一句,“非常非常感谢。”
最后,Angelababy叹了口气说:“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回头想想,人尽皆知的孟母三迁不也是这样吗?
为了孟子能更好的成长,孟母次次狠下心搬走。
那些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都会带点狠。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作为家长如果不逼他一把,那些最好的学习机会就会与他失之交臂。
毕竟时光不会倒流,这世上也没有后悔药。
所以,在孩子还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时,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有一颗狠心,这样才能让他成才!
3
孩子的自觉性
越早培养越好
今年的高考成绩一出炉,广西理科状元杨晨煜马上“火”了。
他以语文14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综290分,总分730分的高分,打破了恢复高考以来广西理科总分最高分记录。
谈到儿子以高分夺得理科状元的头衔,杨晨煜的妈妈直言:“我觉得他会考好,但没想到他考得这么好。”
谈到养育孩子的经验,杨晨煜妈妈说: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监督养成习惯,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我们平时基本只管好他的后勤工作,他的课业我们就交给老师了,我们就不去打扰他。”
很认同杨妈妈的教育观念,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杨妈妈还提到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要时时刻刻地监督他、留意他。
而且监督的过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却在玩手机。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
文章图片
说到底,就是父母在培养孩子自觉性的时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有一个这么会教育孩子的妈妈,难怪杨晨煜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高考状元。
如果不是杨妈妈在他不能自觉学习的阶段,逼他一把,监督他养成各种好的学习习惯,也不会有现在的他。
孩子的自觉性培养,越早越好,因为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觉地学习,必须要有成人的陪伴、督导以及管束。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中,他将永远也长不大,也经受不住任何挫折。
相反,如果你从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他也会成为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
文章图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发现孩子的行为超出了规范时,就一定要站出来纠正他,否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孩子的漫长成长道路上,父母要学会适当的强制,这种强制并不是对他的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软弱的时候帮他克服困难,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才变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够自己懂得自觉、自律,做父母一定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而自觉性的建立是个漫长的过程。
在培养孩子自觉性的路上,父母的榜样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在很多事情上不能做好榜样,双重标准也很难教育好孩子。
在微博上看过一个例子,有一家人爱看电视,闹得孩子每次在房间写作业都不安份,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每次出来就会眼巴巴地看着电视,半天挪不动道,又可爱又可气。
家里的大人总是吼他:“快进去写作业,写完再看!”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孩子关掉电视。
孩子怎么想呢?
大人自己都不看书,凭什么要我看书;要求我看书,还要把电视打开诱惑我?
这种场景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多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却经常要求孩子,效果可想而知。
网上有句话流行的话:“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榜样。”话说得不好听,但也不无道理。
身教远远大于言传,孩子看到的比他听到的更有信服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自觉了,孩子才有可能自觉。
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小书包学堂。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小书包学堂与您一起,携手共创孩子的未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