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中国自行车为什么火了?( 三 )


自行车|中国自行车为什么火了?
文章图片

永久咖啡店 来源:永久咖啡公众号
外卖起家的美团早早做起了出行生意,出行起家的哈啰则想要打造生活平台 。永久自行车的跨界,似乎也在演绎另一种“不设边界” 。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永久咖啡品牌运营总监丁一凯表示,永久自行车不是通过卖咖啡转型,而是希望在销售自行车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一个体验平台 。“当时我们店铺的名称不是咖啡店,而是‘永久生活馆’,咖啡只是其中一部分 。”
生活平台的设定并不稀奇,永久自行车也并不具备瑞幸一样操作资本的实力,在短短17个月就赴美上市 。几年过去,永久自行车依然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直到2020年,中国自行车“一车难求”,才终于让中路股份实现了盈利 。
【自行车|中国自行车为什么火了?】和凤凰、永久齐名的飞鸽自行车也有过“国潮”化尝试 。天津市蓝·飞鸽创意产业园,便是由飞鸽自行车厂旧厂房改造而成 。在对原有工业文化遗址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原先的工业厂房重新设计、改造,飞鸽将其打造成了一座综合性产业园,文化娱乐、产品设计、电子科技、教育培训等多类企业都入驻了该园区 。
其实,除了走国潮路线,自行车品牌们也在尝试其他破局的方法 。
2014年,中路股份为了寻找新故事,甚至开始涉足高空风能发电业务,但等来的结果却是,该子公司年年亏损,因为资金问题项目一度停滞 。今年4月,中路股份再度启动定增,试图为其筹集8亿元资金,但9月中旬,该定增最终以告吹结束 。
凤凰自行车也曾试图扩张业务版图,2007年其证券简称从“凤凰股份”变更为“金山开发”,增加开发、建设等新项目 。但这次尝试同样收效甚微,2015年在收购自行车配件企业华久辐条后,公司又改为“上海凤凰”,重回老路 。
3、风光背后的隐忧相比不着边界地扩张尝试,为共享单车代工更加贴合自行车品牌主业,貌似更加靠谱 。
特别是近几年来,哈啰、青桔、摩拜席卷了全国各大城市,自行车产能供不应求 。如此庞大的市场,随便吃下一块,也足够让自行车品牌们摆脱“饥荒”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躺着赚钱”的生意实则也布满了陷进 。
“凤凰是老字号的传统制造业,对互联网思维和运营都不熟悉,融资能力也不是强项 。”一开始,上海凤凰总裁王朝阳对入局共享单车心存怀疑,但眼看资本的浪潮越发汹涌,2016年12月末,凤凰才下定决心入局 。
值120周年生日之际,2017年,凤凰自行车和ofo达成战略协议,在未来一年内,为后者打造不少于500万辆共享单车 。大单到手,等来的结果却事与愿违 。因为迟迟收不到货款,2018年8月,公司将ofo的运营方东峡大通告上法庭 。
另一家老牌自行车飞鸽与凤凰同病相怜,因为给ofo代工,7000多万元货款无处追索 。如果算上利息,ofo的对飞鸽的欠款超过8000万元 。
此后,多地又先后对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按下暂停键,共享单车品牌跑路、倒闭的新闻时有发生 。自行车代工这门生意随之陷入寒冬 。
2020年,季小兵曾回应媒体关于代工的问题:“我们在跟哈罗、青桔两个品牌(合作)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帮他们代工,如果你再复杂理解一下,就是互相的技术推动和研发促进 。”
事实上,这样的解释很难有说服力 。共享单车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或科技壁垒,青桔、哈啰们攻城略地,更多是凭借资本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