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广西梧州藤县,武警广西总队官兵在东航MU5735航班坠机现场核心区域搜寻黑匣子 。新华社发(江怀鹏摄)
3月25日,东航MU5735失事第五天,截至10时,应急处置指挥部已组织375名失联乘客家属到事故现场吊唁,并为家属提供心理疏导500余人次 。此前事故发生后,广西卫健委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赶赴现场组织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专家组还包括第一批来自该地区各地的50多名心理学家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钱莹认为,这种灾后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她参与了“613”十堰瓦斯爆炸事故、武汉疫情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是北京大学危机干预课程负责人 。
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刻,家属可能会麻木、恐慌、封闭或不断寻找、崩溃,直到接受、哀悼 。“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钱莹告诉该报采访人员,“尊重他,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件事 。”目前最重要的是激活身边的支持系统,家人朋友,多陪陪他们 。
这是马宏在20年前参与大连“57”空灾难后的心理干预时所做的 。事故发生后,她与三名空乘客的家人一起度过了一周,照顾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当孩子最后想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她把漂流瓶放在他身边,“让他把想写给妈妈的话放在里面 。”
马红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精神科主任医师 。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她成为中国第一支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队的成员 。此后,她参与了大连“57”空灾难、非典、汶川地震、天津港爆炸等国内几乎所有重大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 。
马洪向论文强调,灾难发生后,除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其实所有参与和观看的都是专业人士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持尤为关键 。一方面是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另一方面,要解决家属最担心的问题,比如传递准确真实的最新搜救信息 。所以媒体也是心理救助的主体 。
[以下是报纸与钱莹和马宏的对话]
每个人处理悲伤的方式不同 。
论文:这次空困难事故,你认为哪些人群可能需要心理危机干预?
钱莹:有四种常见的灾难风险 。第一种是直接曝光,经历过这个事件的人 。第二类是失能亲属,即航班上工作人员和乘客的亲属 。第三种间接曝光,我们都算第三种,受图片和新闻影响 。第四类,经常遇到这些事情的人 。如果这个空灾难发生了,那就是救援人员,消防员,警察等工作人员 。空乘客其实是高危人群 。
论文:机上人员的亲属,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支持?
钱莹: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精神状态 。他们通常有四种精神状态 。首先,他可能还是麻木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帮助他 。比如有的人吓得连吃饭喝水都顾不上,给他吃的喝的;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让他找身边的亲戚朋友,陪陪他 。
然而,有些人的麻木恰恰相反 。他似乎很冷血 。他应该去上班了,但是他一点反应都没有 。但其实两个人都处于麻木状态 。
我们不要批评他说,你怎么这么冷血?其实是一种反应,一种自我保护 。周围的人要理解他,让他接受自己的反应,不要自责 。
第二种状态是他们会否认,继续寻找 。我曾经和一个(家属)干涉过 。半年后(后来),她(会)打老公手机,以为他还活着 。这叫做否认,可能需要专业的介入 。
第一第二种状态,不要总跟他提 。他接受不了 。那时候,他可能会更崩溃 。
第三种状态是,如果慢慢接受,会很压抑 。尤其是当家庭中的重要角色没有了,比如老人之家,年轻人的去世,会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需要更多的支持 。但是劝他的话,他可能不爱听,会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又没发生这种事 。你怎么知道我有多痛苦?陪着他 。
通常大多数人3-6个月就可以走出去,进入重组期,悼念,告别,完成未完成的心愿等 。通过各种悼念活动,仪式感,告别,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方法还是有效的 。
【东航坠机后,心理专家想对家属说:“所有反应都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陪一个抑郁症患者去哀悼,因为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但如果你处于否认期,就不要过早提醒他哀悼 。不同时期不一样 。
在这种最终状态下,他接受了现实,回归了生活 。这个(时间段)对于来说也是相当关键的 。我曾经有个病人最后说,我不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一年了,他觉得是我做的,所以对不起死者 。这时候(别人需要)尊重他,这是他的记忆 。不说了,都一年了,该干嘛干嘛 。他可能需要比别人长一点的时间 。而且还鼓励他回归现实生活 。
经过四个阶段,就是具体的干预 。这些反应都很正常,我也不觉得丢人 。
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干预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钱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可能很压抑,最差的时候很长 。但我们必须信任大多数人,重要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适应能力 。
论文:像空这样的危机发生后,心理干预是不是越早越好?
钱莹:这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越早越好 。但正如我们刚才所说,专业的悲伤咨询必须是自愿的 。有些人他愿意自己处理,他不想告诉别人,(那)尊重他,(让他)用他的方式处理 。我们给他提供一些科学的方法和平台 。但是不要说“我们聊一会儿吧”,暴露他的伤疤,容易造成二次创伤 。
车祸现场 。新华社采访人员吴思思摄
论文:如果你到达现场,你如何为你的家人提供心理干预服务?
钱莹:在急性期,我们应该首先确保每个人都有安全感、联系感和效能感 。让他们和人在一起,不要独自面对,激活他们身边的这个支持系统,和家人聚在一起,和朋友聚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支持 。
可能会安排一些科普讲座,告诉他们国家还在寻找,没有放弃 。然后还要告诉他们,对这种情况的一些反应,可能会导致一些相对严重的问题,比如长期失眠,这是很常见的 。在压力下,会出现焦虑、频繁紧张、坐立不安、强烈恐慌和抑郁反应,如不想活了 。
论文:急性期有多长?
钱莹:有些人花三天时间,三天是一个阶段 。过一两个星期再评估,看看这些人怎么样,到什么程度,区别对待 。
认可搜救人员和空乘客的效能感 。
论文:如何对搜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钱莹:给他们讲课,一方面,给他们权力,增加他们的效能感 。他们很勇敢,需要表扬 。同时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防止自己再次受到创伤,因为你也是一个暴露者,不要把自己累坏了 。第三,告诉他你有什么反应 。也许你受过两次创伤 。你该怎么办?
我们一方面让他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引导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其实是有限的 。让他不要自责,也不要因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而感到失落 。同时要保证他的安全,让他有一个团队和身边的人接触 。
论文:对于空乘客来说,发生了这样的空困难 。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心理影响?
钱莹:危机前三天,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有的人会逃跑,比如空他作为乘客退出,太危险了;有些人有战斗反应 。我想找个办法让我的航空空事业更好,熬夜 。有麻木、愚蠢、无法上课,不知道该怎么办;别人可能会求助,恐慌,自己处理不了 。他们必须向领导反馈,寻求帮助 。这是急性期前三天的反应 。
一个月后,我可能会焦虑,担心,已经空困难了,还有疫情 。如果现在还做不到,可能会担心以后出门会不会有问题 。有过度的恐慌,失眠的夜晚,各种负面情绪 。就算他和这个(遭遇空困难)空乘客关系特别好,也许他还会想一些生前的画面 。
比如我介入了一场车祸,就是和死去的人很好,说“我每晚在梦里都会想起他,我吃饭的时候都会想起我们说话的样子 。”
也有好的反应,比如去保养,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关心家庭,有积极的应对 。
这些都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 。
论文:你对空乘客和间接暴露人群的心理干预有什么建议?
钱莹:空拿杖来说,重点是要认识到他的效能感 。同时,不要在功效感上过度消耗自己,让他们自我保护,提前积累一些知识 。
对于我们这些间接接触的人来说,主要是恢复安全感,稳定大家 。空匡的照片或者航班上的名单要注意,因为有些人看不下去这些画面,会引起他的一些反应或者恐惧 。对于这类人,要积极引导 。
心理救助从媒体报道开始 。
论文:您之前提到,“心理援助不是从专业人员到位就开始的,而应该从媒体报道开始 。”
马洪:我觉得从突发事件或者灾后心理救助和社会心理支持的角度,媒体其实是主角之一 。有四个核心领域(灾后心理社会支持),除了心理医生,(还有)健康、教育、社区、媒体,但媒体似乎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心理救援的主体 。
其实,媒体的所有操作和报道,都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心情——治疗效果好不好,接待方式是否体贴尊重他人,或者治疗方式是否很简单,往伤口上撒盐 。
论文:你提到的四个角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参与者和工作者 。
马宏:这个概念必须重复 。在灾难面前,所有参与或支持或观看的人都是专业人士 。
如果有一个(心理)专业人士,他也许能发现现场有哪些地方影响到大家 。如果他能进总部,他也给建议,或者他在公司知道自己的专业;另外(如果有的话)高危人群,比如有人想自杀,或者有人哭喊,根本睡不着,或者很生气的时候,他可能比别人有更多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药物,可以帮助这些人 。剩下的就是长期治疗了 。如果真的变成创伤和应激障碍,就需要专业人士了 。
但在现场,最重要的是急性抢救 。在抢险救灾的最早期,主要(重点)是社会支持 。这不是(心理学)专业问题,不需要任何心理医生也能做到 。抢救做得好的话,完全不能有(心理)问题 。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找到志愿者,如何有食物和水喝 。基本上孩子能尽快上学,媒体给他们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少抽烟,少喝酒 。所有的病人都有药吃 。这些都是灾后心理救助 。当你解决了他最紧急的问题时,他感觉好多了 。
现在,如果你急着找人,你(就)把找人的消息告诉他;他急于找到黑匣子 。现在你告诉他找个黑匣子,他会好受些 。他急什么,你做什么 。因为这件事引发的情感问题,无论是焦虑、麻木,还是对于他的失落,人们都没有“我后面该怎么办?”我现在该怎么办?以后怎么办?“其实都和制定的政策有关 。
武汉就是社会支持的最好例子 。我可以不戴口罩吗?超市关门了,小区关门了,没有吃的了,好吗?没人送餐吗?不会吧 。没有社会支持,你说我不管你的饭,我不管你的水,我什么都不管 。我会派一批精神科医生过去,但是没用 。所以基本上,我活着,很安全 。想喝水,想吃饭,想找人,想了解信息 。现在手机都没地方充了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我找到了一个人 。你觉得他还着急吗?他可能不那么着急 。
所以,媒体尤为关键 。现在媒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人们最焦虑的事情几乎都被媒体曝光了 。这个时候,媒体是最专业的 。如果媒体报道到位,大家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
报纸:媒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这个的信息吗?
马洪:讲事实,你看到的,不要猜测,不要说是怎么估计的 。
还有信息,我想去哪里,怎么去,或者接待室在哪里,热线是什么 。我们现在也经常举报,但是我观察过,频率不高 。(也)一些有用的信息 。比如现在场地狭窄,不建议非政府志愿者或者无组织志愿者前来 。还有一个情况是媒体应该报道的,救援的进展、安排、现状 。
不要过多报道,宣传人们的痛苦和悲惨 。不要在黄金时间报道这些 。如果孩子一定要看,那就在大人的指导下看 。这些尤其悲惨 。
“9·11”之后,出现了讨论和反思 。报纸上的图片太多了,不在曼哈顿的人都被示(吓)病了 。这种哭泣和悲伤是会传染的 。是的,有 。主要是报点厉害的,找的是什么 。因为灾后心理,如果他已经掉坑里了,你只能陪他在坑里(没什么好处) 。你得慢慢领他出坑 。虽然悲剧,但生活还得继续 。我会陪你慢慢走向希望 。
《华尔街日报》:现在,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更加突出和明显了,不是吗?
马宏:是的,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随时随地查看新闻 。那时候,他们只能在报纸或电视上看 。所以媒体的作用比以前更重要了 。
急救是陪伴,是倾听,是沟通 。
论文:像你上次参与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是2002年大连“57”空灾难 。当时是什么情况?
马:是北航公司找到我们医院的 。飞机上有他的员工 。我们是志愿者 。
论文:当时心理干预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马宏:陪伴公司三个家庭的是空的家属,(比如家里孩子的问题怎么处理) 。你告诉他妈妈她被杀了吗?
论文:那时候会和家人有交流互动吗?
马宏:我每天都陪着他们 。我们每天早上都去那里,很好地了解他们 。
后来说到告别,因为有的捞到了一些遗物,有的什么也没找到 。一户人家有孩子,他妈什么都找不到 。最后,我们给他放了一个漂流瓶,让他把想写给妈妈的话放在里面 。
报纸:你的公司存在了多久?
马宏:差不多一个星期了,北航公司工会一直在服务 。
报纸:当你陪伴的时候你做什么?
马洪:没什么 。心理急救就是陪伴 。陪伴是三要素 。倾听,陪伴,沟通,主要是你听他的,他们想要的 。我们帮他们沟通,照顾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也不好好吃饭 。另外,我们为孩子想一些表达(情绪)的方式 。
公司当时要开会,晚上对公司的人做了群体干预,保证会议继续进行 。
公司还为他们举行了仪式 。大家在沙滩上放了很多风筝,写了很多话安慰亲人 。
报纸:今天,一些家庭成员去现场祭拜,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个时候作为心理医生你能做什么?
一样 。陪伴和照顾生活 。如果有孩子(帮忙)照顾孩子,他们想做什么我们就陪着做什么 。
推荐阅读
- 拍题速度提升一倍 在线拍题
- 新娘手捧花是真花还是假花 手捧花是新郎带来的吗
- 最全的应用文模板及范文总结 应用文范文
- 喝豆浆的时候可以放红糖吗?
- 子宫内膜癌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 中华古代礼仪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
- 牙齿不整齐去做牙齿整形,戴牙套通常要戴多久?
- 天气热屁股上长了很多痘痘怎么办?
- 中午怎么趴着睡觉最舒服,手不会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