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西成高铁的开通,蜀道难变成蜀道通 。图为西成高铁行驶在广元市境内(对面为千佛崖景区) 。唐彪 摄
四川在线消息(采访人员 肖姗姗)1958年春,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亲自圈选了部分咏四川的古诗词,题为《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 。时隔6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发行了该诗集 。28位唐宋明朝诗人、65首诗词,歌咏了蜀地风光,也寄托了蜀地情怀 。
翻开《诗词若干首》,第一篇被毛泽东主席勾选的正是那首广为人知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作为“诗仙”李白的经典之作,其绝妙处又何止这一处?
近日,采访人员对话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 。这位潜心研究李白诗歌的学者,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时代意义等方面,对该诗进行了深度解析 。“本篇既歌咏壮丽河山,又关注现实,充满积极入世的浪漫主义精神 。”周啸天说 。#SplitPageHere#

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

文章插图
拦马墙蜀道是四川内地北上出川的主要通道 。拦马墙所在的古蜀道,位于梓潼至剑阁这段古蜀道的北端,其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形态 。唐彪 摄
夸张与写实 绘出蜀道之难
周啸天说,《蜀道难》是李白成名作 。“诗用乐府旧题,大胆想象,集中歌咏横穿秦岭、由秦入蜀的川北蜀道 。全诗脉络,大体遵循从古到今、由秦入蜀、从自然地理环境到社会政治历史的顺序,使主题逐渐深化 。”
为了便于理解,周啸天将全诗划成了三段,“噫吁嚱,危乎高哉!”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首段,说起开头的那句感叹句,周啸天直言:“这一起,就是李白式的‘风雨骤至’,三个惊叹语噫吁嚱、危乎、高哉的连属,一个极度夸张而又通俗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传达出蜀道的石破天惊之感 。”“夸张!李白就是夸张!”周啸天笑道,“你看,以秦蜀两地文明开化时代悬殊,极力夸张秦蜀(川陕)交通之不易 。‘四万八千岁’这个年代数目的夸张,形象地告诉人们秦蜀两地交通隔绝年代之漫长,也就是间接形容蜀道难啊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段中,李白还引用了神话传说来渲染蜀道难,“五丁力士开山的传说,为蜀道蒙上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 。鹤见愁、猿见愁、神(六龙)见愁、鬼见愁,就不用说人见该是怎样的战战兢兢了 。”
在未具体描写之前,李白先声夺人,让人从气氛上就感受到了蜀道之难和蜀道之奇 。第二段就该写实了吧?“确实,第二段从‘青泥何盘盘’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写青泥岭以南由秦入蜀道路的艰险,着重从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周啸天表示,在这一段中,李白还加入了自己登山探险的生活实感,“海拔太高,空气稀薄,产生了高山反应 。”周啸天反问采访人员:“这一段中,又出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觉得,有什么不同?”除了采访人员所理解的重复强调蜀道之难,周啸天还分析:“这里的感叹,已经不再石破天惊 。而是添了绵绵不绝的愁情 。但一阵悲凉之后,李白看到眼前别有天地,境界愈出愈奇,所以他那句‘其险也若此’的惊心动魄中,分明有快乐的战栗和审美的愉悦 。”#SplitPageHere#
剑门关栈道 。唐彪 摄
明写暗喻 天下比蜀道还难
相比描绘真实的“蜀道难”,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篇末,若你以为李白还是在单单写蜀道难行,就太小觑这位“诗仙”的才华横溢了 。“剑阁为川北门户,其山削壁中断,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以剑门名山 。西晋张载《剑阁铭》形容这里的天险道:‘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弗居 。’李白化用此铭文,为的是给蜀道难这一主题,注入社会政治历史的内容 。”原来,《蜀道难》并非只是常人所以为的描写蜀地风光奇险的观景诗作,李白最终要表达的另有深意 。
周啸天认为,以李白之抱负,这首诗虽然创作于早年,但未必没有“忧先天下”的意味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深山老林本多毒蛇、猛虎、豺狼,但诗中的毒蛇猛兽显然还有一层喻义,就是现实政治中的个人野心家 。古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之说,便与地理特点密切相关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二句的理解,并不是李白要回家的意思,相反,他是要离开 。李白身虽生蜀,却自称陇西布衣,一生以四海为家 。他认为,欲平治天下,是必须走出盆地,面向中国的 。”而对于在结尾处,李白再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疾呼,又是另一种心境了,“沉重,不仅仅是为山川之险而发了,真正的难,是朝廷中割据谋叛的人当道,藩镇跋扈是比猛兽还要可怕的阻碍 。他最后一句‘侧身西望长咨嗟’,就是描绘了他忧不自安的心境 。”
明写蜀道难,实写朝廷险;明写天地生灵,实写精神自由 。李白的第三段升华,让周啸天联想到了世界文坛另一位巨匠——高尔基 。他说:“高尔基在《海燕》中一面夸张暴风雨之险恶一面歌咏海燕,二者积极浪漫的精神是超越时空,一脉相通的 。”#SplitPageHere#
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

文章插图
明月峡栈道 。唐彪 摄
下笔开出生面 全因李白爱读书
“人们常说,杜诗可学,李白不可学 。他是一种无可仿效的天才发抒 。《蜀道难》是一个古题,前人写过不少诗,但并不出彩 。李白下笔就开出生面,他知道怎么写 。”周啸天如此总结,诗中从蒙昧历史、神话传说、山川险阻、政治忧患等多角度、全方位描写、夸张、渲染蜀道之难,却并不使人感到感伤、忧郁和畏惧,倒被诗人描绘的蜀道山川深深吸引,从中感觉到诗人的宽广胸怀、好奇性格、傲岸精神,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影响和极大的审美愉悦 。
周啸天提到,“主题句”,正是那个被重复三遍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分别标志情感的爆发、延伸和远出 。“别人或许会做减法,省去‘之难’二字,写成‘蜀道难于上青天’,意思完全是一样的 。但你读读这两句,感觉有天壤之别 。这就是李白的创调 。”而李白这样的开创,并非兴之所至,信口拈来,而在于他文学知识的积累,“这种写法从哪儿来的?从《归去来兮辞》中来的 。这说明什么?李白爱读书,这是他的读书受用,别人想不到的 。同样,还有那句‘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之、乎、也、者、矣、焉、哉’一类不经常用于诗的语助词的加入,完全是散文的写法,这又是李白的本事 。”
《蜀道难》这首诗创作没多久,就已名震天下 。“孟棨在《本事诗》中有这样的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还有文学家殷璠,称之‘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两个握有话语权的人,把这首诗率先推上经典的位置 。”周啸天还提到,唐玄宗曾命大画家创作了两幅关于蜀道山川的壁画,当时与李白的《蜀道难》并称三绝,然而,画已荡然无存,唯有李白的诗篇传世 。周啸天连连感叹:“不亦幸乎!”
【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