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2B生意做得好好的,科大讯飞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个人用户?( 二 )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科大讯飞如同开挂一般,把中兴、联想、神州等大型公司变成了自己的客户。
但正如先前所讲的那样,刘庆峰只是暂时放弃了C端市场。随着科大讯飞在B端的深入,他越来越意识到,这种路线对大客户的依赖度很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更重要的是,单纯2B会限制技术的发展。
具体来说,产业界一直有个共识:深度神经网络、大数据、涟漪效应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三要素。
科大讯飞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突破,让机器对感知到的信号做出反应。而AI的应用则需要在海量数据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随着不同应用场景数据的增多,AI的错误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涟漪效应。

合成|2B生意做得好好的,科大讯飞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个人用户?
文章插图

看见了吗,数据是关键。所以刘庆峰不遗余力地帮助科大讯飞的在政务、法律、教育、医疗方面发力等行业业务,通过在常态化服务38000所学校、承接智慧城市项目、向企业推出开放者平台的同时,积累了海量数据。
这些也为推出面向个人的产品,提供了基础。而其中唯独缺少了个人数据。因此,R1等C端产品的试水,正是科大讯飞为补齐这一短板所采取的举动。
早期的产品化问题,对如今的科大讯飞而言,早已不是问题。
以R1为例,其采用两颗360’全向麦克风组合,63dB高信噪比,搭载讯飞自研降噪算法,能实现53米高清拾音。同时它还能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在手机端实时转写、边录边看,这在过去都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科大讯飞副总裁李传刚说“技术革新与消费升级双轮驱动,将出现巨大的颠覆式创新机会,并催生新的领导品牌”,背后是有其深意的。他也曾多次向媒体表示,未来还将以用户为本,完善用户体验,从原有市场中挖掘更多细分需求和场景。
目前,科大讯飞“2b+2c”战略转型显然已经取得了成效。数据显示,讯飞消费者业务已经连续三年保持超过30%的增速,C端营收占比在上半年达37.59%。
可见,科大讯飞正在努力构造其数据版图中的最后一块拼图,而其遥遥领先的技术积淀和产品能力,对于原来的竞争者而言,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