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张亮、杨国福双巨头雄踞,麻辣烫品类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六 )


虽然麻辣烫品类是条好赛道,但是整体而言,麻辣烫行业登陆资本市场短期内还是非常困难的 。 
麻辣烫品类趋势:品类更细分,模式、产品有差异化的品牌才有未来探讨麻辣烫品类的消费趋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麻辣烫的消费者画像 。因为麻辣的特征,喜爱麻辣烫的多是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 。 
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搜索麻辣烫的女性要多于男性,而30-39岁年龄层的消费者最多,占比约为38% 。 
投稿|张亮、杨国福双巨头雄踞,麻辣烫品类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文章图片

△麻辣烫消费人群画像,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美团点评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麻辣烫客群年龄层,主要是90后、95后消费者,两者分别占据了25.2%和37.8%的比例 。这部分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对于就餐环境以及食物品质和口感比较重视 。老旧的麻辣烫店已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主打差异化、细分化的麻辣烫品牌才是趋势 。 
投稿|张亮、杨国福双巨头雄踞,麻辣烫品类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文章图片

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品牌新秀们,看看这些在“前线打仗”的他们都做对了什么,这也代表着整个麻辣烫品类升级的方向所在 。 
1、专注外卖,找到新的增长点
代表品牌:小蛮椒、觅姐
麻辣烫品类相对成熟,又有强大的头部品牌,后来者如何突围?小蛮椒创始人郭博楠5年前就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经过一番调查,他决定以外卖作为切入点,因为他认为外卖是餐饮重要的渠道趋势,而且麻辣烫适合做外卖 。经过精简菜单、主打麻辣味型、增加多元产品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成功找到了麻辣烫的新蓝海,成为品类的“订单王” 。 
2019年,小蛮椒以月均5105订单,成为全国麻辣烫线上外卖单店月均量第一,而其当时门店只有64家,年度交易额就能达到1.5亿 。今年6月获得启赋资本千万元A轮融资,成为麻辣烫品类中唯一一个斩获3轮融资的餐饮品牌 。 
同样,觅姐取得今天的成绩也跟外卖有关,在创立觅姐麻辣烫品牌之前,张晓慧先创建了一家项目孵化公司,定位为新餐饮品类运营商,起初只想帮麻辣烫品牌做增量,提供外卖服务 。后来转换思路自己做品牌,同时将夫妻老婆店整合成自己品牌,对门头、店面进行统一装修,用自己的供应链统一运营 。 
改造夫妻老婆店这招够妙,所以品牌扩张速度很快,到了2018年3月,觅姐就已经有二三百家门店 。以这种方式,觅姐慢慢积累线上品牌效应,之后很多加盟商就开始找来加盟,每年约平均新增270家门店,品牌规模成倍的增长,如今成为杨国福、张亮之后门店数最多的品牌 。 
投稿|张亮、杨国福双巨头雄踞,麻辣烫品类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文章图片

△觅姐上海旗舰店,图片来源:觅姐官方微博
观察君梳理了麻辣烫外卖订单量较高的一些代表品牌,如下图,能看出外卖人均均比堂食低几块钱,娃娃菜、金针菇是麻辣烫外卖的热销菜品 。 
投稿|张亮、杨国福双巨头雄踞,麻辣烫品类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