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在豆瓣小组,读懂当代年轻人的B面( 三 )
2、野生社会学家:带着显微镜看世界与那些沉溺于社交媒体“滤镜”下的年轻人不同 , 在豆瓣小组的年轻人身上 , 可以看到一种从庸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后的深度思考能力 , 他们习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
在豆瓣“我发现个规律”小组 , 组员们每天都在分享一些基于自己生活经历的规律和哲理 。
这些“规律”有的很琐碎、接地气 , 比如"把手机字体调大之后 , 刷手机的欲望就降低了(一点点)”;有的很深沉 , 比如“我发现其实人类是很享受emo这种情绪的” , 或者“不怕麻烦就能做到从容不迫” 。组员们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思考 , 也能收获同伴的热烈讨论 , 小组中经常能看到点赞、收藏和评论数以千计的帖子 。
文章图片
除了观察自己的生活 , 豆瓣小组的年轻人还擅长观察别人的生活 , 并从中抽象出一些普世的道理 。
豆瓣上向来活跃着许多娱乐类小组 , 比如影响力强到多次遭到整顿的“豆瓣鹅组”、“豆瓣象组”等等 。其中 , 豆瓣“晚学博士答辩现场”小组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这个小组八卦的对象并不是明星 , 而是一位名叫“晚晚”的网红 , 她发迹于豆瓣 , 过往经历中不乏黑料 。
小组成员们把研究、吐槽晚晚的内容称为“晚学” , 目前小组已经有超过20000名“晚学博士” 。他们讽刺晚晚以“媚男”为原则的妆容和穿搭 , 也讽刺她依附男性的人生经历 。
文章图片
打开“晚学”小组 , 不仅能看到戏谑的吐槽内容 , 也能看到不少深度探讨 , 诸如《摆脱男性凝视 , 树立我本位思想》《论女性“向下”的自由》《父权制下的爱与物化》等论文级的发帖 , 已经从晚晚个体的经历延伸出对女性群体社会地位及人生追求的深度思考 。
豆瓣小组的高门槛和私密性 , 为年轻人的深度思考提供了一片安静的空间 。在这个“温室”里 , 年轻人的思维之花得以绽放 , 他们不再浮光掠影地体验生活 , 而是带着“社会学家”一般的精神 , 从生活的表皮渗透进去 , 获得更深度的体验与收获 。
3、直面当下又逃离当下 , 在矛盾中寻找精神寄居地前男友结婚了、留在十八线城市的老同学月入过万了、同事的牙比我长得整齐、同龄人都结婚备孕定居了……打开豆瓣“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 , 心理脆弱的人可能瞬间被压垮 。
在这个豆瓣小组里 , 有超过20万年轻人在倾诉自己、聆听别人的
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他们不分享来自长辈、领导的压力 , 只专注于分享由同龄人带来的压力 , 因为同龄人带来的压力更尖锐、更让人难以启齿、更让人感到被孤立 。
社交网络的存在 , 扩大了同辈压力的影响半径 。过去的人们只会和自己身边接触的人比较 , 但在社交网络上 , 他们能看到无数个年龄相仿的人 , 并且他们分享的内容很可能都经过了精心修饰 , 更容易让人感到压力 。
推荐阅读
- wind|在Android上跑Windows 11,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pro14|开学倒计时,你的开学新装备选好了吗?这里有款笔记本电脑在召唤
- indiRedmi Note 11 Pro+ 5G,Note 11 Pro India 可能在 3 月推出
- 电竞版|敢于跟iPhone叫板!Redmi K50电竞版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 高端|12号员工出走,小米在高端上过紧日子
- 活动|中国音数协电竞工委筹备会议在京成功举办
- W华为 P50 Pro 和 Watch GT Runner 将于 3 月 22 日在英国发售
- 投稿|Z世代的异宠热:在沉迷和乱序中火爆?
- 富士康|厉害了!1月iPhone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要创新高 国人购买力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