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中日电池厂商,决战苹果造车供应链( 四 )


在很多人看来 , 与其受制于人 , 不如自给自足 。坦白来讲 , 虽然车企自产电池在表面看来已成定局 , 但看不见的麻烦也不少 。以大众为例 , 早在2016年 , 大众就确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实现年产300万辆电动车 , 彼时大众汽车最初的计划是自产电池 。
但到了2018年 , 大众突然宣布签订价值480亿美元的电池订单 , 至于为什么放弃自产 , 原因不得而知 。时间仅仅过了半年 , 不想放弃自产电池的大众又卷土重来 , 计划与SKI在欧洲共建电池厂 。
然而 , 当时大众已经跟LG达成了合作 , 与SKI共同建厂的行为激怒了LG , 不仅宣称要停止对大众的电池供应 , 还将大众汽车和SKI告上了法庭 。另一方面 , 生产电池要承担巨额的研发成本 , 距离苹果量产汽车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 自产显然不划算 。
如今 , 苹果造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
去年12月 , Apple Car传出动静时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苹果及其供应链股集体上涨 。苹果一度上涨近5% , 半导体、芯片、光学元件供应商股价也集体上扬 , 其中Lumentum控股大涨9% , 思佳讯、Cree、Qorvo、Jabil分别上涨约2%、2%、1.8%、1% 。
除了车企 , 资本市场对于苹果造车处处翘首以待 , 就算不能分一杯羹 , 沾上点边儿也能在股市激起涟漪 , 尤其在国内 。数据显示 , 2020年在苹果公司前200大供应商榜单上 , 中国内陆加香港一共有51家上榜 , 中国台湾有48家 , 累计将近一半 , 立讯精密、京东方、瑞声科技、伯恩光学、蓝思科技、比亚迪等赫然在列 。
对于企业来讲 , 能进入苹果供应商名单意味着有不少红利可吃 , 反之 , 损失不可估量 。以前不久刚刚被苹果踢出局的欧菲光为例 , 据悉 , 由于跟苹果割裂 , 导致公司市值大跌 , 蒸发了300多亿 。
业绩上同样不尽人意 , 去年欧菲光营收同比下降6.97%至483.5亿元 , 净利润-19.45亿元 , 上年同期盈利5.10亿元 。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 , 预计盈利3200万至4800万元 , 相比去年同期的5.02亿元 , 同比下降90.44%到93.63% 。
有欧菲光的前车之鉴 , 多数企业不敢轻易与苹果割离 , 宁德时代前不久还在辟谣与苹果的电池渊源 , 欧菲光甚至还将未来五年的业务中心转移到了智能汽车领域 , 目前 , 已取得20余家国内外车企的一级供应商资质 。
是不是要重拾得苹果的“宠爱”不得而知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只要苹果的车一天没有造出来 , 供应市场就永远不得消停 。
【钛媒体作者介绍:道总有理 , 曾用名歪道道 , 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 。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 。本文为原创文章 , 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