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奋读书的5个典故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古人勤读书的5个典故)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其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喜欢阅读,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中来 。
然而,根据世界阅读组织的统计,古老文明延续至今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 。
中国人是不是自古如此,不愿意读书?
答案是否定的 。
在此,让我们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勤学苦读的成语典故,看看中国古代名人是如何刻苦学习的 。
把头发挂在房梁上,用锥子刺大腿,防止打瞌睡 。形容努力学习 。
这个成语故事其实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头挂横梁”和“锥刺枪托” 。
《悬梁》讲的是东汉孙敬的故事 。出自班固《汉书》:“孙敬,字鲍文,好学,早晚不辍 。等你睡了,累了,就用绳子把头绑住,吊住房梁 。”
孙景年不太好学,知识面广,记忆力强,爱看书 。他经常熬夜,被称为“闭门先生” 。
孙静看书的时候,经常看到后半夜,有时候会忍不住打瞌睡 。一天晚上,孙静打瞌睡,睡着了,醒来后悔不已 。怎么克服困意?他苦苦思索,突然,目光停留在横梁上,眼前豁然开朗 。然后他找到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横梁上,另一头绑在头发上 。每当他打瞌睡时,绳子就会拉他的头发,他就会醒来 。从那以后,他就用这种方法努力学习 。
(照片)悬臂梁刺伤
由于孙敬刻苦读书,读了大量诗文书籍,学识渊博,成为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大学者 。
《刺股》讲述了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 。出自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刺其股,血流其足 。”
苏秦小时候很有抱负,跟老师鬼谷子学了很多年 。苏秦得知后,功名欲很强,于是去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王汪卉,但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 。苏秦没有其他谋生能力,没有经济来源,温饱都成了问题 。我不得不像乞丐一样衣衫褴褛地回到家乡 。看到他的亲戚这么落魄,对他很冷淡 。苏秦羞愧难当,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日夜苦读 。他读书的时候准备了一把锥子,有一次打瞌睡,就刺在大腿上 。坚持了一年,苏秦觉得有把握了,于是又出来了 。秦国伤了他的心,他不想去 。他周游六国,劝他“联合”反秦 。苏秦手握六国国玺,签下六个组织联合反秦 。苏秦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
负薪挂角:挑柴时,把书挂在竿前;放牛的时候,把读书用的书挂在犄角上,随时准备阅读 。指抓住劳动和读书的间隙,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不怕辛苦 。
这个成语故事由“负薪”和“挂角”两个故事组成 。出自宋代林主编的《三字经》,“负薪若吊角,虽劳犹苦 。”
“负薪”指汉代的朱买臣 。当朱买臣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家很穷 。为了生计,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没有时间学习 。但他学无止境,经常把想看的书挂在扁担上 。当他砍累了木头,他就拿出书来看看 。由于他的努力工作,朱买臣后来被推荐为会稽的族长 。
“吊角”指隋代的李米 。当李米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放牛,没有时间学习 。于是,他每天赶着牛,把想看的书装在书包里,挂在牛角上 。牛群吃草时,他坐在草地上专心读书 。这样看来,石米长大后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
(图)晋代读书,谢长明(画)
萤火映雪:萤火:晋代的车胤,小时候家里穷,夏天用萤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经常利用雪的倒影来读书 。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
这个成语故事是由“萤火虫”和“映雪”两个典故组成的 。“疱萤”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勤奋博学,家境贫寒,却不常得油 。岳夏练习几十只萤火虫来看护书籍,他没日没夜地工作 。” 。《薛莹》出自《孙氏年谱》:“孙康家境贫寒,常在薛莹读书 。”
晋代人车胤,从小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晚上学习没有钱买灯油,只能利用白天的这段时间学习 。
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在院子里点头,突然他说,“不” 。他想找一本书,但是没有灯 。这时,他看到满是斑点的萤火虫在飞舞,在黑暗中格外耀眼 。车胤动作很快,心想:如果许多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就会有光 。照你说的做 。车胤用白色丝绸做了一个口袋,在里面抓了几十只萤火虫 。虽然书包不是很亮,但还是可以用来看书的 。从那以后,晚上的时间就被车胤充分利用了 。
由于勤奋学习和刻苦练习,车胤成了一名学者 。后来步入仕途,成为高官 。
巧合的是,孙康也是如此 。因为家里穷,没钱买灯油,晚上也不能看书 。他认为他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是很可惜的 。
一个冬天的晚上,雪下得很大 。晚上,孙康早早就上床睡觉了 。半夜,孙康从梦中醒来 。突然,他发现窗户里有一丝亮光 。这光不够看书吗?孙康起床,穿上衣服,拿出书,出去看书 。当你的手和脚都冻僵了,跑过去搓搓手 。从此,孙康不再担心灯油的缺乏 。整个冬天,他没日没夜地学习,不怕冷不累 。即使北风呼啸,水滴成冰,他也从未停止学习 。好事多磨 。孙康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了一名学者 。袁家忠作为起始大臣,南迁历史悠久,有十卷 。
凿壁借光:成语典故参考西汉大文豪匡衡 。现在用来形容人穷,学习努力 。
成语“凿壁借光”出自《西京杂记》:“匡衡人品少年高洁,苦学无烛,邻不捉烛 。就是穿墙导其光,与反射光的书一起读 。”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里没有蜡烛 。邻居家有蜡烛,但是光线照不到他家 。匡衡在墙上凿了一个洞,以吸引邻居的光线,以便进行研究 。同县有一大家子,藏书很多 。匡衡去他家做雇工,但他不需要任何报酬 。主人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希望在家里读你的书 。”听到这里,店主深深叹了口气,借给了匡衡一本书 。
由于匡衡刻苦学习,他终于成为西汉时期的经学大师,并当上了宰相 。
(图)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孔,邱明人,字 。
魏三绝:魏:熟牛皮;魏: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绑在一起;三:约数,表示倍数;绝对:破 。孔子为了读《周易》,多次扯断竹简牛皮带 。比喻勤于读书 。
成语“为三绝”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喜易经.....读《易经》,魏编《三绝》 。”
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中国书籍的主要材料是竹简和木简 。一本书需要很多竹简和木简,这些竹简和木简要用绳子连接起来 。孔子晚年喜欢读《易》,读了一遍又一遍 。就这样,竹简和简牍的熟牛皮被磨掉了好几次 。孔子对《易经》了如指掌,但他谦虚地说:“如果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完全掌握《易经》的文字和质量 。”
当然,孔子就不用介绍了 。他是儒学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是当时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圣人”、“万世楷模” 。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孔子的非凡成就和千古流芳,恐怕是与他的勤奋努力分不开的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还是药,好读书可以治愚人 。”“腹有诗书 。”古今中外,书籍真是浩如烟海 。这些书记录了人类经验、文化知识等的积累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万物的精神领袖,肯定与积累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知识有关 。
那么,我们就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吧!
【古人勤奋读书的5个典故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作者:李常宝,《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