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秦和张仪的成功秘诀! 苏秦张仪

苏易(摘自苏秦和张毅的成功秘诀!)
说起战国最有名的人,苏秦和张仪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几乎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
据史书记载,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 。他们两个,纵横捭阖,靠自己把整个世界都转了一圈,可谓历史人物 。但其实张仪和苏秦只是时代造就的英雄 。
首先,所谓合纵连横的本质其实就是游说 。这种职业从春秋时期就有很多人从事 。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穿梭于诸侯国之间,然后拉拢这个国家对抗那个国家,或者离间这个国家联合那个国家 。这没什么神奇的 。
等到战国时期,因为世界上只有七个大国,所以世界上的说客只能在这七个国家之间穿梭 。这七个国家按地理位置来说,刚好可以看成是横纵(纵)的,从西到东分别是秦国、韩国、魏国、赵国、燕国 。从北到南分别是燕、齐、赵、魏、楚 。
在这七个国家中,秦、齐、楚是最强大的,尤其是战国中后期 。这三个国家几乎决定了世界的走向,几乎所有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离不开这三个国家,至少他们是幕后黑手 。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联合其他几个国家对付齐国或楚国,就叫“连横”;当齐国或楚国联合他国对付秦国时,就叫“联合”;慢慢地,“说客”这个职业变成了“战略家” 。
在张仪、苏秦之前,已经有不少“纵横家”了,但因为世界局势,很少涉及七国,持续时间也很短 。
比如以前一个“军事家”,他在实施“连横之策”的时候,可能只是让秦国联合两三个国家,比如韩国、魏国,然后大家一起对付楚国,不涉及七国全部;同时,这些国家联手对付楚国没多久,可能是秦国反过来和楚国结盟了 。
类似的行为造成了之前的“纵横政策”或“纵向政策”,规模小,持续时间短,影响更有限,自然难以成为史书记载的重大“外交政策”!
但到了苏秦、张仪时期,他们实行的联盟、连横,几乎涉及七国,持续时间非常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局势,自然会被载入史书 。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秦和张仪自然成为了后人眼中改变历史的传奇!
那么,为什么只有苏秦和张仪能把联共、连横政策执行得如此完美?真的是因为两人都很有才华,能力都比以前的战略家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而苏秦和张译的出色表现,一方面自然是他们有着出色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恰好处在一个合适的时代 。换句话说,都是碰巧遇到了联和连横爆发的时间点 。
前面说过,在苏沁和张仪面前,纵横都只是小打小闹;同时,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没有固定的政策;换句话说,一个主张连横的人,在实行连横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掉头跑去实行联盟;当然也不能怪他们,因为那个时候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变化太快了 。战略家本质上是说客,自然要随大流,不然怎么能混得长久?
比如苏秦本来打算走连横的路线 。结果当时的秦国因为某种原因不想与楚国或齐国为敌,苏秦自然就处不下去了 。在这种背景下,苏秦转身跑到燕国加入竖线,持续了几年 。
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形势也开始发生变化 。最重要的是,魏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已经被秦国取代,然后联合之风终于来了 。
当初苏秦来燕国之前,魏国因为马岭之战的失败而衰落,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秦国趁机一步步蚕食魏国 。在这段时间里,秦国的主要目标是侵占魏国 。
同理,当苏秦去秦国提出连横之策,希望秦国联合韩、赵、魏、燕共同对付齐楚时,秦王自然懒得搭理他,苏秦只好求助于燕国搞联合;与此同时,另一位大神张毅也在此时隆重登场 。他选择来秦国搞连横 。结果他只能坐冷板凳 。
【从苏秦和张仪的成功秘诀! 苏秦张仪】然而过了几年,秦国终于成功降服了魏国空 。一直被封在西方的秦国终于入主中原,取代魏国成为中原霸主 。
秦国的这种行为让东方六国都感到了威胁,尤其是楚国和齐国 。如果任由秦国继续在中原扩张势力,那么在秦国统一中原之后,楚国和齐国就不再是与秦国实力相当的国家,到时候恐怕大家都只能在秦国旁边被收拾了 。
在这种背景下,东方六国都开始有了联手对抗秦国的想法,至少要把秦国赶出中原 。于是,合纵连横政策的风口终于到来,苏秦自然幸运地成为了那个风口上的“猪” 。
随后几年,六国联手终于把秦国的势力赶出了中原;当秦国的外患暂时解除后,东方六国的矛盾开始显现,齐国开始瓦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尤其是齐国早就有攻打燕国的打算,所以苏秦很快就被暗杀了 。
至于秦国,因为地理上的优势,虽然被赶出中原,损失惨重,但并没有像原来的魏国那样被直接肢解,核心实力依然存在,这为秦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
当然,这是后话 。经过这件事,被赶出中原的秦国也明白了,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把齐国和楚国这两个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国家打残,否则只要它们存在,就很难入主中原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开始实施连横战略,于是坐了几年冷板凳的张仪终于登场了 。
当然,连横也并非一帆风顺 。经过几年的磕磕绊绊,连横的出路终于来了 。
当初,六国把秦国赶出中原后,齐国作为输出最多的国家,借机获得了最多的利益;不久后,齐国先是乱打燕国,然后又打败了实力相当的楚国 。最后乘势消灭了宋国,整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
在这种背景下,齐国也开始谋划占领中原,于是不断出兵侵略赵魏和汉,把三国都打得不敢声张,甚至想吞并周王室,做皇帝 。
出于类似的原因,齐国逐渐成为大家共同的威胁,于是连横战略的风口终于到来,张仪有幸成为了那个风口上的“猪” 。然后在秦连横的政策下,燕、秦、韩、赵、魏联军入侵齐国,连下七十三城,而楚国却坐视齐国挨打,于是齐国直接被肢解 。
齐国被肢解后,楚国又开始崛起 。它先是消灭了边上的越国,然后开始占领中原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成了大家共同的威胁,于是连横的战略继续吹 。
最后,在楚国被大家打残的时候,秦国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天下只剩下一个强国 。楚国和齐国不再和秦国是一个级别了 。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自然会计划重新入主中原,然后一步步统一六国;既然要占领中原,统一六国,第一步自然是消灭挡在我们家门前的国家,然后由近及远慢慢征服 。也就是说,秦国已经无法联合韩、赵、魏等国对付齐楚了 。而是需要先团结稳定齐楚再攻打汉、赵、魏等国 。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的外交政策自然会发生变化,于是“连横之策”的口号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与人交朋友,与人攻”,即先联合相距遥远的楚、齐两个国家,再由近及远消灭相距较近的韩、魏、赵、燕四个国家 。
类似的原因,秦武王接手后,易昌自然失宠;甚至,为了表示对齐楚的善意,秦武王说他真的放弃了“连横之策”,真的不再和齐楚为敌,真的想和齐楚做好朋友 。他还不得不把张仪赶出秦国,张仪一生的辉煌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对于秦国来说,因为前车之鉴深刻,这次入主中原自然要小心谨慎,于是就有了武王举鼎事件 。其目的是通过举鼎(鼎是周王权力的象征)向东方六国,特别是齐国和楚国表达取代周王室称霸中原的意图,以此来看诸侯们的反应,是否会有抗议、强烈谴责、出兵威胁等 。如果世界上的王子对此没有反应,他们就不会 。
不幸的是,秦武王举起三脚架时不小心摔死了 。然而,虽然秦武王死了,但在他举起鼎之后,东方六国并没有对此反应过度,所以秦国自然表现得很自信 。在这种背景下,秦王赵翔上位后,秦国开始大规模东扩 。
七十年后,秦始皇统治了整个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