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捐献半月后死亡 骨髓捐献有什么危害

摘要:截至2021年8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超过295万人份,成功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者累计11906例,患者申请查询人数总计97934人 。对库容总量和成功捐献数量的日渐增长倍感欣慰的同时,申请捐献数量与前两者之间的差距也不容忽视 。在种种未能成功捐献的案例中,其中一种颇有争议的行为就是“临捐反悔” 。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采访人员梅文见习采访人员周南北京报道 。
在我们为不断增加的存储容量和成功的捐赠感到高兴的同时,申请捐赠的数量与前两者之间的差距也不容忽视 。在各种捐赠不成功的案例中,有争议的行为之一就是“反悔捐赠” 。
温美英,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工作人员,从事骨髓捐献者行业20年 。她坦言,“捐款时反悔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决定捐款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我要捐’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认知的更新,捐款反悔的现象其实已经很少了 。捐赠是一项非常阳光的事业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捐献者健康、安全、放心地捐献,然后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拯救更多的患者 。”
【骨髓捐献半月后死亡 骨髓捐献有什么危害】骨髓捐献者,我有权利反悔吗?
“拒绝捐献”是指在患者已经进入“待移植”状态后,准捐献者突然放弃捐献 。此时,准备迎接“新生”的患者已经接受了大剂量的放化疗,自身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几乎处于“零”状态 。只有输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才能重启 。
生命拯救生命,生命影响生命 。中华骨髓库将造血干细胞移植称为“以药治病,以人救人” 。但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有人答应捐献,却在能够配合高分辨和体检的最后一刻,委婉拒绝捐献的情况 。
公众对这一现象的看法通常分为两类 。第一类理解这种行为,认为骨髓捐献是自愿行为,捐献者有权拒绝或后悔捐献,捐献行为可能对捐献者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捐献者有权保护自己;另一类认为后悔捐献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受捐者已经接受了洗髓的预处理,自身免疫系统几乎为零 。这时,一时的悔悟在某种意义上危及了接受者的个体生命,应该受到谴责甚至惩罚 。还有更多的观察者在两种舆论之间进退两难:作为捐赠者,你有权利反悔吗?
梅英加入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采访人员行业以来,多年来一直联系、动员、持续跟踪志愿者,陪伴数千名患者渡过难关 。她深深地意识到该不该捐 。在她看来,很多人对骨髓捐献者还是有误解的,以为捐献骨髓就是抽取骨髓 。其实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 。所以现在一般意义上的“骨髓捐献者”就是“造血干细胞捐献” 。
对于捐献是否会对捐献者造成伤害,温美英态度很坚定:“骨髓捐献者绝不会伤害捐献者的健康 。”
同时,她认为捐献是人命关天的事情 。“事实上,每一个配型成功的患者都会带着美好的期待和祝愿,觉得自己得救了 。拒绝捐献或后悔捐献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打击 。从医学的底线来说,患者清髓后悔捐献是非常不利的 。然而,捐赠是一种捐赠行为 。作为工作人员,我们会告诉他捐不捐的后果,尽量给他分析,根据以往成功捐款和痛悔捐款人的经验 。最后捐不捐由他们自己决定 。”
对于临时反悔捐献一事,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谢磊告诉《华夏时报》采访人员:“骨髓是人体的一种组织,在法律意义上不属于财产 。因此,不能适用《民法典》关于“赠与(财产)”的规定,也不能单纯从捐赠财产的“撤销”和“不可撤销”的角度来考察骨髓捐赠行为 。通俗地说,我们不需要“反悔”或者“不反悔”这样的概念来理解 。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骨髓捐献”和“骨髓捐献反悔”的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因此无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直接评价和规范“骨髓捐献反悔”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八条规定:‘公民应当有捐献人体器官的书面意愿,并有权撤销其明确表示的捐献人体器官的意愿 。’虽然法律法规没有规定骨髓或造血干细胞属于人体器官,但该规定的核心要义仍然可以作为对骨髓捐献者骨髓反悔行为的考察参考,即骨髓捐献应当建立在捐献者自愿的基础上,应当允许其反悔 。但是,不应该绝对无条件地使用‘捐-悔’,如果捐-悔行为对患者造成了真实、紧急的危险,并最终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则有可能追究捐-悔行为的法律责任 。但无论法律如何规定,后悔捐赠的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在道德上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
深思熟虑入库,义无反顾捐赠!
骨髓捐献者的爱心也是他的责任 。“深思熟虑入库,义无反顾捐 。”这是中华骨髓库对所有捐献者的期望和劝诫 。然而,最终能够完成捐献的志愿者数量,远远少于配型成功的案例数量 。梅文英告诉采访人员:“捐赠者反悔的原因很多,身体原因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个人不愿意或家属反对其意愿的比例不到5% 。”
在温美英接触到的临时悔罪案例中,大部分临时出资人都是因为父母、伴侣等家庭成员的阻止甚至言语威胁而被迫这样做的 。因此,志愿者在入库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
“志愿者入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和家属沟通好,告诉他们想加入骨髓库,以后有机会救人 。入库前要考虑周全,了解清楚 。以后全家人都会高高兴兴地支持你奉献爱心 。”梅英说 。
“反悔捐赠”的含义不仅仅是暂时反悔、拒绝捐赠,还包括一些在实践中暂时反悔捐赠的志愿者 。在后悔捐了之后,他们又陷入了另一种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捐,从而自责甚至哭泣 。
为了避免“反悔捐献”对患者造成的致命伤,中华骨髓库在多年前就启动了“应急预案机制”,即除了初级无关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外,同时动员亲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等备用捐献者 。如果主要捐赠者遇到紧急情况,它会立即启动备用捐赠程序 。即便如此,中华骨髓库也不希望任何一个准捐献者“后悔” 。
如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骨髓捐献,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暂时的悔悟?谢磊建议:“一是要摆脱公众对骨髓捐献者的误解,引导公众全面准确地认识到骨髓捐献的科学性、无害性和价值性;第二,可以考虑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比如以后成功捐献者或其家属需要骨髓移植时,我们可以考虑优先配型,给予费用减免,或者因病需要输血时给予免费输血 。第三,普及捐悔行为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危害,明确在特定情况下,捐悔行为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
骨髓捐献者的爱心也是他的责任,救死扶伤,主持正义,造福人类 。在这个问题上,道德和法律的目标是一致的 。谢磊说:“法律是否介入骨髓捐献领域,是否对后悔捐献的行为进行评价和规范,都要慎重 。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公序良俗,规定和责任后的社会效果,以及对骨髓捐献者事业的反应 。毕竟骨髓捐献者本身就是好事,我们不希望骨髓捐献事业因为法律的介入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
作为一线工作者,温美英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意识的进步,封存的志愿者逐年增多,暂时后悔捐献的人少之又少 。以河南分馆为例,“一年可能一个案子都没有” 。“作为工作人员,我们与捐赠的志愿者站在一起,与他们一起克服困难 。捐献后,我们也会全力关爱捐献者本人,包括其患有重大疾病或家庭变故的直系亲属 。我们也有一些照顾,我们的服务可以说是终身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