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 每日一诗《望洞庭》赏析

望洞庭教学设计(每日一诗《望洞庭》赏析)王东亭[1]
刘禹锡
[原文]
湖与秋月是两相和[2],
池中无风,镜不磨[3] 。
遥望洞庭山[4]水绿,
银盘子里的绿色蜗牛 。
[评论]
[1]洞庭湖:洞庭湖,在今天的湖南省,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湖中有君山 。
【2】湖光:指洞庭湖的银光 。和谐:和谐、融洽、协调 。
【3】池塘:原指深潭,此处指洞庭湖 。未完成的镜子:古代的镜子一般都是用铜制作的,只有经常打磨才能发出明亮的光 。这里指的是俯瞰湖面的湖水模糊不清,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 。
【4】山:指君山 。洞庭湖有很多山,最著名的是君山 。
【5】银盘:比喻泛着白光的洞庭湖 。青螺:指青螺鬓,古代女性的一种发型 。古时候常把螺蛳寺比作山峰,这里的青螺指的就是君山 。
[作者]
刘禹锡(772 ~ 842),洛阳人,中唐时期哲学家、诗人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进士,也考上了博学宏言之科 。贞元十一年(795),吏部取秀才部,官至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800),任徐州刺史;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803),升为监察御史 。开城三年(838年),刘禹锡被任命为太子客,分置东都 。一年后,他被任命为学校礼仪部的官员,他被称为刘斌科 。
刘禹锡与柳宗元有着深厚的友谊,并称“刘浏” 。他与白居易关系密切,被称为“白柳” 。
刘禹锡擅长写作和诗歌 。刘禹锡的诗苍劲明亮,语言干净明快,节奏和谐洪亮 。他尤其擅长格律诗和绝句 。柳梦德文集40卷,现存30卷 。另外10卷收集于北宋,包括407首诗和22篇散文 。
[欣赏]
《王洞庭》成书于长庆四年(824)秋 。刘禹锡在《溧阳故事七十韵》序中说:“长庆四年八月,由夔州移至溧阳(贺州),浮岷江,观洞庭,历下口,东至浔阳 。”刘禹锡被流放到南方,二十年去了洞庭 。据文献记载,大概有六次,只有这一次是秋天调去贺州的 。
【望洞庭教学设计 每日一诗《望洞庭》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秋月下洞庭湖的美景 。第一句描写了湖和平月的美,第二句描写了无风时湖面的平静情况,第三、四句重点描写了湖中的君山 。诗人用轻快的笔触勾画了一幅洞庭湖秋月的美丽画卷,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洞庭湖朦胧、宁静、柔和的景色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洞庭湖的秋月,给人一种静谧朦胧的美感 。后两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观全景,对洞庭湖和军山做了生动贴切的比喻 。这句话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比喻的精准预警上,还表现在诗人的气度恢宏,诗人的情怀崇高明朗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楼上的镜,案上的杯 。举重若轻,自然淡然,毫无傲气,是非常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如此亲切,把湖光山色描写得如此清高,是诗人性格、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反映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的秋夜是那么的优雅,美丽,醉人 。全诗景物细致,比喻优美,想象丰富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