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前景 医疗器械前景怎么样

文/青蛙小荠
什么样的行业可以称之为「好行业」?
首先,市场空要足够大 。所谓“大鱼”和“足够大的市场”,可以给企业一个足够大的成长边界 。比如十年前,互联网行业跑出了今天的众多巨头 。
其次,要有一定的门槛 。谁都可以做生意,没有门槛,竞争太激烈,没利润 。当然,没有门槛的行业也可以选择烧钱来获得一些优势,给自己制造一个门槛 。
第三,要有足够的确定性,才能跨越周期,持续传递价值 。一个行业必然有起有落,但如果你把眼光放长远,你会发现人类自古以来就没有改变过的一个刚性需求——生存,更好更健康的生存 。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65岁以上)比例从2009年的7.9%上升到2019年的11.4%,预计2030年将达到15.9% 。
据浦发硅谷银行测算,2030年中国可治愈人口有望达到美国的4倍,医疗健康行业也将在这十年迎来黄金发展期 。
都说“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把希望卖给青少年,把青年卖给女性,把健康卖给老年人,把生活方式卖给中产阶级”,“大健康产业”基本上囊括了所有这些“世界上最好的生意” 。
毫无疑问,许多大鱼可以在这大水中游出来 。从中国市场(a股)医疗生物七大板块的营收增速来看,医疗器械可能是这些鱼中最快的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908.6亿元,同比增长7.4% 。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0年版)》显示,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6341亿元,同比增长19.55%,增速远高于医疗生物行业及行业内其他子行业 。但中国远低于全球医疗器械消费比例(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消费比例为1∶0.33,全球平均水平为1∶0.7,发达国家为1.02∶1),保证了这种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 。
*“医疗器械消费比例”是指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的比例,也就是说,每个人买了1元钱的药品,却只买了0.33元的医疗器械 。
那么,谁能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中分得更多的蛋糕呢?
1.市场趋势:住户爆发,业务转向 。医疗器械有许多子类,从大型医院医疗器械到口罩、绷带等一次性产品 。根据使用场景,我们大致可以将医疗器械分为家用和医院用两大类 。
家用医疗器械具有健康消费品属性,受集中采购等医改政策影响较小,潜力巨大 。随着医疗行业从治疗逐渐过渡到康复和预防,医疗器械领域也逐渐呈现出从医疗向家庭医疗发展的趋势 。
据医疗器械研究院分析,在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占比从2018年的68.54%下降到2019年的66.98%;家用医疗设备占比从2018年的31.46%提升至2019年的33.02% 。
在发达国家,家用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占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40%左右,而我国只有13.8% 。可见,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远未触及增长天花板 。毕竟你家里可能没有x光机,但一般会有电子体温计 。
在梳理了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之后,再来说说行业内的相关企业 。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盯上了家用医疗器械这块蛋糕 。在现有的上市公司中,有20多家医疗器械公司专注于家用领域 。
然而,在a股十大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于越医疗是唯一一家主营业务既包括家用医疗器械又包括医院医疗器械的公司 。在于越医疗过去五年(2015-2020)的营收贡献中,家居板块一直占比较高 。
今年8月11日,于越医疗公布了上半年财报 。营收35.93亿元,同比增长5.03% 。在去年同期疫情带来的高业绩基数背景下,仍实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正增长 。
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于越的业务重点和增长动力从应对疫情需求转向常规市场拓展,非疫情相关产品的收入占比逐步回升 。
在于越医疗的这一表现中,家庭部门仍然在收入和利润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我们注意到,在2021年的半年报中,于越医疗重新划分了自己的业务板块,并改变了业务口径 。
在笔者看来,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于越医疗在品类拓展上的成绩,也明确了自身的战略规划 。企业的战略布局从“守”到“攻”,从成熟资产到成长型业务 。
过去,于越专注于成熟业务,而新战略选择专注于三个增长领域,即“呼吸”、“血糖和POCT”和“消毒和感官控制” 。这三个核心赛道市场空大,国内渗透率低 。医院内外的市场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于越医疗有着良好的产品口碑 。
同时,三大核心赛道的毛利率均超过50%,且占比逐年提升,这无疑将大大提升于越的盈利能力 。此外,于越将继续孵化急救、眼科、智能康复等高潜力业务 。,丰富产品矩阵,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
02.多点开花:立足当下,内生延伸我国医疗器械的发展起步较晚 。纵观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 。与大多数国内医疗设备公司不同,于越医疗产品数量众多,覆盖范围广 。
这是因为在成长路径上,于越医疗选择了“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的两条腿走路模式 。
在内生增长方面,于越医疗继续增加其在R&D的投资 。2020年,于越医疗基于R&D投入4.02亿元,约占2020年总营收的6%,接近全球十大大型医疗器械厂商的R&D费用率(常年稳定在6%-6.7%),成为进一步提升技术壁垒和产品附加值的有力支撑 。
成绩是对投资最好的回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22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于越医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呼吸机”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
长期以来,海外品牌占据了全球换气扇市场的主要份额,国内换气扇行业通过大量的专利布局“卡壳” 。于越医疗依托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载体,率先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21年半年报显示,于越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分部收入达13.2亿,较上年增长13.52% 。
在外延扩张方面,于越医疗和很多国际医疗巨头一样,大力并购,通过收购核心技术企业,进入新领域,获取新技术 。2015年以来,于越医疗先后完成了对上协集团、上海钟繇、美卓、安赛诺医疗、江苏视觉、刘流视觉、开利等公司的并购或布局,完成了医疗器械的技术积累 。
根据年度报告,于越医疗拥有600多个产品类别和近10,000个产品规格 。多品类的产品结构,使于越医疗通过产品组合销售、协同拓展营销渠道、营销共性化,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
今年上半年,于越医疗“消毒感控”板块(上海钟繇)业务收入达4.45亿元,同比下降7.36% 。此外,收入增长率为130.15%的“糖尿病护理解决方案”板块(凯力特)和“急救”(普美康AED)产品的销售也持续增长...他们将成为未来于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前景 医疗器械前景怎么样】于越医疗董事长吴群先生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回答采访人员提问时指出:
(于越)过去无论从投资、并购、自研,基本上都是对一些中期或者眼前机会的捕捉 。但面对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将回归价值本质 。作为医疗器械公司,创新、技术、质量、稳定性都是更重要的要素,最终回归到产品本身的价值 。
03.无限未来:引领行业,扬帆出海 。在海外业绩上,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爆发,让于越医疗的呼吸机等疫情相关产品有了走出去的机会,也让于越的出口业务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2020年,于越出口业务直接“飙升”的比例达到总营业收入的27.93%,同比增长135.78% 。
随着疫情期间海外销售渠道的建立和拓宽,2021年上半年于越实现海外收入7.2亿元,占总收入的19.99% 。相比2020年同期的夸张增长,略有下降,但比2019年同期增长48% 。排除疫情导致的上涨,还是很不错的成绩 。可见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在国内,潜水疫情相关产品的订单仍在蓬勃发展,常规产品的业务线也在稳步增长,市场份额稳步增长,业绩正逐渐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
所有商业的基础最终是基于常识 。研究清楚数据后,很多判断都相对容易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于越医疗已经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优秀 。
作为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掌门人,其业绩早就上去了 。虽然有一些波动,但这只是利润空的下意识反应 。短期不改变长期逻辑,就要从长计议 。时间会证明,于越依然是一家既有确定性又有成长性的优质企业 。
参考资料:
①于越医疗年报/半年报(2014-2020)
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
③评估“2017-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和机会展望”
④医疗器械研究所《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版)》
⑤医疗器械研究所《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0年版)》
⑥中国医用材料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2015年版)》
⑦浦发硅谷银行,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医疗健康资本市场
⑧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2021年“十四五”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⑨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家用医疗器械占比低,行业要向发达国家看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