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不是吊儿郎当

这是一本关于练习的书。作者认为人与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天赋并不存在,几乎每个人都是通过刻苦科学的练习,成为大师。

作者在书的结尾说,“当我们在提高自己时,我们才最像人类,和其他任何动物不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己,以我们选择方式来提高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塑造自己的大脑,就像我们可以运动改造身体形态一样。
书中有这样几个观点,非常值得一看。
练习塑造大脑
我们的身体具有适应能力,面对外部环境的刺激,会产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能轻而易举的看出来,比如,每天练习50个俯卧撑,一周之后,就会发现胸肌变大了,感觉很有力。
实际上,大脑的适应能力也与我们身体的适应能力非常相似,不但程度相近,而且类别相差无几。只是从表面上看不出来。
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研究者曾经用磁核共振来观察伦敦司机的大脑(海马体)。发现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比公交车司机的海马体更大,出租车司机面临的路线更加复杂,记忆和联系的需求更多,而公交车司机每天路线一样。不同职业的精英们,他们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大脑的相关部位已经变得和常人不同。
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个任务,即使它们已经有其他事情要做。比如一个盲人,他不能使用眼睛,只能通过手指的触感来识别盲文。这时,他视觉皮层并不是闲置不用,而是会帮助他解读在指尖触摸到盲文上突出的小点点时的感觉。
练习可以改变大脑,这种持续的练习就是一种外部刺激。大脑通过自身的重新布线来应对这些练习挑战,增强其执行那些挑战所需功能的能力。越年轻这种适应能力越强,小孩子练琴,和成年以后练琴,这是无法比拟的。
这是具有颠覆意义的观点,因为如今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创造能力的方式,而不是使人们能学会充分利用他们的内在才华。认为潜力不是天生就存在,能够通过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
走出你的心理舒适区
有些事情听着总让人振奋不已,但是大部分人不能做到这些事情,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做这些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满足于在舒适区中生活,从来没有尝试走出舒适区。他们的生活生在“足够好的”世界里。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如稳定的温度,血压,心率。走出舒适区,但是不要太猛。
心理表征
这个概念挺有意思。先举个例子,如果你让某个回忆一个句子,但句子中的词语全都打乱了顺序,要让他从第一个单词开始记住,比如,感觉,奔跑,享受,因为,操场,跑步,喜欢,很,让,我。普通人只能记住前七个单词,(我们的大脑对于将多少事物立即保存在短时记忆中,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一限制通常约为7个事物)。不过这样“我喜欢跑步,因为在操场奔跑的感觉让我很享受”。一般人通常会完美回忆出。
差别在哪里?第二种排序是有含义的,使我们能够运用预先存在的“心理表征”来理解。
在我看来,心理表征就是通过练习预先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发挥这些练习。比如说,我,爱,你。这三个字,我可以随口说出来。因为我早已经在心中建立了这三者的关系,我爱你,对我来说相当于一个单位,而不是三个字。但是刚学中文的外国人,想要表达这个意思,就需要思考,我是什么,爱是什么,你指的是什么,确认完之后,才当场建立联系,说出我爱你。
这只是非常简单的例子,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大师和新手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大师一眼看到的是森林,而新手还在林间看树木。就国际象棋大师来说,他心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多有关棋局的心理表征,下棋时一眼就看出整个格局,因为那棋子与棋子之间的联系,大师早已经建立在心中,这就省去很多功夫,有更多注意力去关注细节,而新手对与棋子与棋子之间的联系,还要当场来看。
刻意练习,就是不断建立正确的心理表征。这有几个特点
1.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2.有特定目标,这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练习标准
3.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4.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找个优秀的导师。
6.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与改进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
用三个f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fucus专注,feedback反馈,fix it纠正。每一次都保持完美练习,建立正确精准的心理表征。。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是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刻意练习,还要保持动机。要不然会无聊死。
【练习不是吊儿郎当】用刻意练习创造自己的全新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