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纳|刷屏的Meta,让VR/AR行业又火了?

余纳|刷屏的Meta,让VR/AR行业又火了?
文章插图
最近半年来“元宇宙”概念火得一塌糊涂:不仅微软宣布即将打造“企业版元宇宙”, Epic Games等多家知名游戏开发公司还陆续发布了元宇宙仿真软件以及相关VR服务。尤其是上周Facebook正式将企业名称改为“Meta”,更是将“元宇宙”概念推向了高潮。
在这场“元宇宙”热潮中,国内部分VR、AR创业者、创业团队似乎也看到了新的商机,不约而同争相推出或重启相关创业项目,生怕新一波行业红利从手上溜走。
那么,被誉为“元宇宙元年”的2021,真的给VR、AR创业者带来了重大机遇?
VR、AR创业者“翻盘”的大机遇?尽管“元宇宙”在国外火得一塌糊涂,但真正在国内掀起热议,则是在电影《失控玩家》上映后的八月底。被这股“元宇宙”浪潮突然“撞”到后,创业者周洽(化名)马上意识到公司有机会翻盘了。
2015年底VR 开始流行,在深圳一家影视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开发的周洽毅然辞职,与三位志同道合的好友追赶起VR的风口。几个人筹措了一笔资金,在南山某大型孵化基地里建立起了自己的团队。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VR创业注定要比其它行业经历更多的苦难,由于VR商业化落地的不温不火,平日里他和团队只能接一些企业定制的小单,艰难维系经营。2017年开始,公司又转型追逐AR风口,开发了几款AR小游戏,但仍然叫好不叫卖。
“好多创业项目都离开孵化器独立发展了,但是做VR/AR的越来越少,只有我们团队一直窝在园区里勉强维持。”周洽坦言,尽管近几年VR、AR几乎每年火一次,但热得快凉得也快,缺乏生态、场景化、消费需求的VR、AR,商业化注定困难重重。
的确,过去五、六年间,VR、AR几乎年年都是“元年”,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入场。但最后的结果,几乎都证实是“狼来了”,大量跟风入局VR行业的创业团队只好纷纷离场。
那么,“元宇宙元年”是否又是一轮“新瓶装旧酒”、“VR/AR元年”的翻版?
有行业观点认为,VR、AR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最近“元宇宙”的热潮,也带火了部分“元宇宙”概念股,其中就包括多家与VR、AR业务相关的企业,这股势头让周洽又看到了希望。
【 余纳|刷屏的Meta,让VR/AR行业又火了?】“不过当我还在考虑公司(业务)以什么形式切入元宇宙概念时,市场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竞争者,甚至还有一些以前认识的同行,都宣布要进军元宇宙,布局元宇宙。”
他无奈地表示,无论在VR、AR行业中苦苦挣扎的创业者,还是已经离场的前创客,似乎都在这股热潮中嗅到了“翻盘”机会,纷纷摩拳擦掌扎了进来。
几乎是一时间,正在从事VR、AR业务的创业公司,或是曾经涉足行业的创业团队,大都打出了这样的旗号:成为“元宇宙”的内容服务商、硬件服务商,甚至技术服务提供商。声浪之大也让周洽顿时慌乱了,难以决定应该以什么角度去切入“元宇宙”。
“这一周来我很焦虑,慢慢找切入点怕错失先机,贸然入场又怕成了炮灰。”他十分清楚,任何一个草率的决定、错误的投入,都会让自己这家已经在VR、AR行业里摸爬滚打五、六年,却“一直在孵化、从未成功过”的团队陷入万劫不复。
可见,在“元宇宙”的热潮中,很多看到“翻盘”希望的VR、AR创业者都争先恐后地入局。相比科技巨头、互联网巨头的长远布局,一些创业者切入“元宇宙”很可能只是为了追赶一波新风口:要么为了生存,要么是为了捞一笔热钱。
更关键的是,蹭热度的结局大多不会那么完美。
与“元宇宙”的价值距离多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