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小米Civi的面世逻辑( 二 )


自出道以来,小米就走轻资产路线,避开了需要庞大且持续投入的线下渠道的铺设,同时也相对缺乏经营下沉市场的经验:如何在低线城市继续保持小米之家“零库存、高周转、派店长”的经营模式?如何应在低线城市应对两种渠道完全不同的成本结构,做到不同渠道相同价格?
之所以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手机并不是高频消费品。对于人数较少、消费能力较弱的低线城市消费群体来说,手机短则三五月、长则三五年的使用周期再正常不过,但对线下门店提升坪效极为不利。除了依靠产品种类极为丰富的小米产品生态圈外,必须提高手机更新迭代的频率以吸引消费者,因此推出新的手机系列就顺理成章。
总而言之,不能因为小米Civi与其他小米系手机有较大差别,就认为它是孤立存在的,实际上它是作为小米公司新零售战略的一环而存在的。
动态化的O2O社群营销模式小米的新零售战略很有特点,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渠道安置到线下追寻新流量就完事,而是希冀将互联网的效率与小米之家的体验结合起来,共同塑造场景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这个过程可以总结为“动态化的O2O社群营销模式”。
这个模式的塑造离不开小米在线上线下两方面的发力。首先是依靠小米的优势技能“小米社群”和“智能家居生态圈”,将一种“智能化的生活方式”推销给因小米手机而关注小米系产品的“米粉”们,从而增强线下小米之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面对线下渠道不同成本结构的问题,小米缩减渠道层级,货品要么直达客户,要么只经过一层代理商到达客户,从而大大降低了此间成本,用雷军的话来说,小米新零售就是“效率的革命”。
其次小米之家反过来还能反哺线上渠道,真正成为小米庞大粉丝群体的落脚点。让消费者能够实际感受小米系产品,并且因为“全渠道一个价格”战略和“销服一体”的售后方式增强消费者的即得性和体验感。
小米对此抱有极大期望,卢伟冰在此前报道中曾言小米之家的数量“要在2-3年内达到3万家”,覆盖中国全部县级城市,“让每个米粉身边都有一个小米之家”。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线下渠道的全覆盖可以更好地实现市场下沉。
得益于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完善和“爆品战略”,小米之家能够依靠高频消费品(充电宝、数据线等)带动流量和转化率,从而提升低频消费品(空调、电视等)的客单价,并以此为基础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复购率——如此策略带来的结果便是,小米拥有仅次于苹果的坪效。
简而言之,与小米Civi一同摆上货架的数百种商品与小米之家打配合,而小米之家又与线上渠道互相联动,其间辅以复杂的物流和信息流交互,就构建起了小米的新零售生态——对消费者来说,线上线下都是一回事,却能同时体验到两种渠道的好处。
小米仍面临严峻形势即便小米对新零售战略有了清晰的思路,但友商们争相追赶,谁也不让谁,仍给了小米极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小米也难免暴露出来问题。
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小米没有自己的核心科技。上个季度出货量第一、第二的三星和苹果,前者虽然在国内不成气候,但在世界范围风生水起,并且拥有自己的屏幕技术;后者则拥有性能强大的M1处理器和极具个性和排他性的iOS生态圈。
小米在成立之初走领先成本路线,依靠巧妙的市场运作成长起来,导致在研发投入上远低于友商,过去广受好评的MIUI现在也因为bug频出而遭冷嘲热讽。而技术创新又是个需要持续投资的过程,小米想要实现弯道超车还是要加倍投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