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适女化科技(二):让女性更安全的两条技术路径——软件硬件化与硬件软件化

投稿|适女化科技(二):让女性更安全的两条技术路径——软件硬件化与硬件软件化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脑极体
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我们从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的角度,简要归纳了一些女性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不同诉求 。
按照该理论,高级需求出现之前,必须要先满足低级需求,既生理和安全需求 。尽管生存需求被认为是低级需求,但层次越低,该需求的力量越大、影响越深 。对于女性来说,安全需求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
一个女性可能经受多少安全风险?
最直接的是暴力伤害,比如家庭暴力、性侵犯等等,印度大约三分之二的已婚妇女是家庭暴力的受害;灰色伤害更隐晦也更常见,比如来自熟人或职场的性骚扰、心理打压PUA等等,以至于防身术、报警器、安全套等,都成了女性独自出行所需要考虑的必备清单 。
著名的女性知识分子如苏珊·格里芬,就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免于遭遇强奸的恐惧 。”
改变社会文化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要求每个女性都锻炼成金刚芭比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那么,当下什么能为女性安全问题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那一定是科技 。
伤害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可以”很多时候,人身伤害并不是因为“被喜欢”,只是因为“可以” 。
因为生理机能的可以 。
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爱上举重、拳击等硬核项目,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比如一个女性跆拳道冠军一定能单挑常年扮演沙发土豆的资深宅男,但这只是特例 。
统计学的概率显示,女性的身体通常按体重分列大约30%到35%的肌肉,而男性的身体按体重分列大约40%到50%的肌肉 。因此,女性的力量一般占男性的三分之二左右 。同样通过对抗训练来增加肌肉,男性的增肌速度也比女性快得多 。
这也是为什么奥运会期间,大家强烈反对有着男性身体的跨性别者参与女性奥运项目,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
女性普遍比男性力量更小,更容易在冲突中处于弱势,被伤害、被侵犯的可能性更大 。
也因为逃脱责任的可以 。
每当有伤害事件发生,总会引发女性是否穿着过于暴露或主动勾引等“荡妇羞辱” 。家暴被认为是“家务事”,女乘客因担心自身安全强行跳车被说是“玻璃心”;某吴姓明星以谈恋爱的名义,使得许多女孩在发生关系之后还没有意识到或不相信自己是被强奸,一旦发声还会被同为女性的大V嘲笑“X粉是福利”……
普遍忽略女性被伤害事件,或是将伤害女性合理化的社会,自然形成了恐惧氛围,使得女性不得不小心行事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女性总是需要承担更多安全风险和主体责任 。
所以,每次有女性人身伤害事件发生,就会有人科普一招制敌防狼术,或是测评最好用的防狼神器 。但诚实地说,大部分防身术和防狼器,都是一种心理安慰 。短期速成的花拳绣腿根本无法消除身体力量的压制性优势,反而延误了逃离危险现场的时机;许多防狼喷雾、报警神器,也有极大的可能忘在包里半天翻不出来;一些护身产品还能被坏人抢夺,变成挟制自己的利器……最关键的是,大部分安全风险都不是随机的、极端暴力的形式发生的,而是长期观察、预谋已久、熟人作案,这也使得一些安全设备失之偏颇 。
那么,科技到底怎么才能帮助女性提升安全系数呢?有两个方向值得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