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贫穷,是思维深处种下的匮乏与不配得的肿瘤

可怕的不是贫穷,是思维深处种下的匮乏与不配得的肿瘤
文章图片
趁着姐姐生孩子送米糖(当地习俗),回了趟临沂老家。老家距离徐玉玉的家大概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到姐姐的婆家坐席的时候,来自临沂各地的亲戚们无一不晓这个热门大新闻,吃饭过程中也聊了好一会。


即使高等教育已经非常普及,考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但每年的八月高考发榜之后依然是当地人们举办庆祝升学宴席最热闹的时候。可以说一年到头人际来往最重头的除了红白喜事,生孩子送米糖之外,就是孩子升学了。


--这世上依然很多天真的故事与人
坐席聊天时,一个亲戚也说,说她太迂,也不是,那是她太穷了,所以才会在意。前几天一篇《女大学生被骗万元后猝死是脆弱吗?你没有穷过可能你不会懂》让人了解了贫穷带给人的压力。看到有人在下面留言,没有穷过感受不到。其实即使有真正穷过的人,如果个人成长背景不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由对徐玉玉的描述来说,她是一个单纯天真对外界知之甚少家境不富裕却又对自己不断加压的孝顺孩子。


很多人会觉得网络那么发达,都现代社会了怎么还能那么傻那么容易轻信别人。看到她不仅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出生在小城镇的女孩子,考上大学基本上是让自己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小时候,奶奶经常对我说,你得好好上学,家里没有地,考不上学你怎么办?我们家三个孩子,作为老二又是女孩,我的童年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好好上学就行,别的你不用管。于是,我上到高三,对所在县城最熟悉的路线就是,家到学校的路线,除此之外,对这个家乡没有其他过多的印象,对于书本之外的世事更是了解甚少。无条件地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善意与友爱的,对危险度的敏感度极低。记得大学一年级时有次晚自习从教学区回宿舍,路上遇到一个貌似在学校里参加培训的微醺的中年男子,他走过来问我往XX怎么走,我就很认真地指路。问我什么话我也会如实回答,后来问我哪里的,我回道临沂时,他突然说临沂那个地方很穷啊,怎么怎么样,又突然说让我送他去他要去的地方,我稍感异样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正好宿舍定点关门就一直坚持不去要回宿舍,重复了好多次坚持了一会,他才说不好意思怎么怎么样……后来和别人提及这件事,说这种人可以直接一巴掌直接走人,可是我当时就想他没做什么,而且也压根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经常听到“上学上傻了”这句话,如果一个人近20年里,除了书本知识其他人情世故接触少之又少,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亦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悲哀。即使网络信息看上去那么无处不在,如果当你依然用着老式的非智能手机,大部分时间给了“学习”,就是从根本上隔绝了各种社会信息,你说她没有危险意识,是因为她大概都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最可怕的是深埋于思维深处的想法
而除了这种没有危险意识的傻天真之外,最为可怕的不是一直傻下去,毕竟傻人有傻福,也不是所谓的贫穷,因为面包和牛奶总会有的,最为可怕的,是因为早年贫穷而在思维里种下的对物质及精神等匮乏的肿瘤。


徐玉玉的猝死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钱丢了,是因为钱丢了后内心里无限的愧疚,所以才郁结于心。由徐玉玉的日记来看,她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其实,从贫苦家庭里出来的孩子,经常会在自己心底默默发誓,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才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或者让谁谁谁不再瞧不起我们家。出人头地有时候靠的就是一口气。如果这口气还没喘完就被压下去,可能有些人是很难再翻身了。而在这口气地下隐藏的肿瘤,则是自己不配得,对物质及精神匮乏。这种感觉即使在你获得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之后可能依然存在,形成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当然这种思维也不一定是贫穷所致)。


这种思维会让你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想要的东西,渴望的生活等自己想得到但一直没有得到过时(或者即使曾经得到过却被人打压)、即使自己已经表现很好时也觉得自己不值得得到,不配得到,总是不断付出却不敢去拿,不敢花钱怕再赚不到钱,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份不易察觉的自卑与恐慌。一旦拿了自己觉得“不该拿”的东西时,不是心安理得,是担惊受怕,生怕出错,而一旦出错,不用别人说,自责已经会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当你真正经历过这两种心境,回头发现,“天真”不是什么坏事,有时候是一种福气。但匮乏感、不配得感则是追求幸福路上最大的障碍,即使身边人都觉得你很好啊,还是觉得自己需要越来越好才值得。


还是那句话,可怕的不是一直傻下去,毕竟傻人有傻福,也不是所谓的贫穷,因为面包和牛奶总会有的,最为可怕的,是思维中的匮乏与不配得肿瘤。需要谨记的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论贫穷富贵,每一个人都是值得的,值得获得这宇宙的恩赐,不要总用别人眼中的标准评价自己,不要害怕一时得失,努力拼搏自己想要的,宇宙便会回馈最适合你的,而不论这恩赐大小,你都是值得的。
【可怕的不是贫穷,是思维深处种下的匮乏与不配得的肿瘤】

可怕的不是贫穷,是思维深处种下的匮乏与不配得的肿瘤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