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怎么形成的呢 天是什么意思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惯,就是凡事总喜欢说“天” 。
比如形容一个人手艺好,我们会说“巧夺天工”;描述一个人的想法离谱,我们会说“匪夷所思”;形容一件事理所当然,我们会说“这是自然的”;就连封建社会搞农民起义,为了名正言顺,也喜欢用“替天行道”的口号 。
简而言之,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要强调一件事的绝对性和无可辩驳性时,我们都用“天” 。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喜欢谈“天”?
这涉及到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信仰问题 。
在洪都博客一代的远古时代,“天”是我们祖先的绝对信仰,因为在那个时代,我们古老而原始的农业文明完全依靠“天”来生存 。
古语有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古人对社会的最高追求 。
因为吃饭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但是在完全依靠农业生存的古代社会 。
如果“天”能稳稳当当,风调雨顺,不给百姓带来旱涝灾害,那么百姓就能丰收粮食,解决吃饭问题,自然能给百姓带来繁荣和安宁 。
所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自古以来,“天”就是生存的绝对依靠,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不敢违“天”,更不能违“天” 。
这就是中国人信仰“天”的由来 。
从这种信念出发,人们逐渐开始追随天道去探索人性 。
子曰:“有天地,则有万物,则有男女,则有男女,则有夫妇,则有夫妻,则有父子,则有君臣,则有盛衰,则有盛衰,则礼义不合 。”
这种逻辑推演,就是典型的试图将形而上的“天”概念与形而下的人伦世界融为一体 。
正是这种尝试,在中国建立了以“天”为本位的等级文化框架 。
比如《周易》中有两个乾坤卦,一阴一阳,乾坤卦代表天、阳刚、男性 。所以“君子自强不息”象征着男人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品质 。
坤卦代表土地、女人味、女人味,所以有“德载物”之说,象征着女性的品质像大地一样宽厚温柔,默默承载着一切 。
由此建立了基于阴阳互补的男女关系结构 。虽然当代女性解放了思想,改变了价值观,开始强调女权 。
但是,不管怎样,因为生理因素,女性依然在默默承担着对人类至关重要的责任,这是不可否认的 。
我们无法逃避生育的重担,却又不得不主动肩负起男性的“自强”重任,那么当代女性的解放究竟是真正的解放,还是新一轮更强的压迫,就值得思考了 。
另一个例子是家庭中的伦理关系 。过去,人们常说天父就是天堂 。现在这句话乍一听有点封建,但仔细想想真的是这个道理 。
即使在今天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家里一个爷爷就是一个爷爷,他高于父亲,父亲高于儿子 。
这种等级伦理观念在我们中国社会一直存在,永远无法颠覆 。
又如《中庸》开篇:“天命即性,自发性即道,修养即教 。”子思为人性的起源找到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即人性是形而上的“天”在形而下的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
按人性行事,就是遵从“天道”,在此基础上,把天道赋予的人性放到人伦世界中去打磨修改,以适应“天道”,这就是所谓的“教” 。
这也是理学的“田丽”和阳明的“致良知”理论的核心思想 。
就这样,“天”和“人”实现了完美的连接 。不仅说明了人是什么,也说明了人应该如何面对外界 。
这种别出心裁的思想框架,难道不是远比欧洲哲学家们绞尽脑汁在本体论和认知之间无休止地打转更有意义吗?
这就是“天”作为中国文化信仰的建设性作用 。
另外,很多人批评“天”的文化是迷信,其实不然 。
例如,孟子和万章在讨论舜时有如下对话 。
万章问孟子:“尧与世界和谐的原因是什么?”尧把天下让给了舜 。事情是这样的吗?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都知道尧舜时期部落首领的职位是通过退位转移的,没有任何问题 。
但孟子回答他:“不行,天子不能与田博客 。”没有这回事 。部落首领没有权利把世界让给别人 。
【天是怎么形成的呢 天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原因呢?
万章同样迷惑不解 。他又继续问孟子,“可是后来舜得天下,谁给他呢?”那顺成了部落首领 。谁给了他这个职位?
孟子回答说:“天道同在 。”那是上帝给他的 。
尧把舜的领袖地位让给他 。为什么苏珊说是上天给的?
孟子曰:“天道不言,只以行、物示之 。”这就涉及到古人对“天”的信仰 。
注意,这里的“天”是前面提到的形而上的本体天,不是天空,更不是玉皇大帝这样的神 。
上天不会说话,但它的决定会在事物中表现出来 。
要知道舜在继位到相当于丞相的领袖位置之前,一直在尧手下工作,干了二十八年 。
在从事政务工作期间,他既擅长祭祀活动,又擅长一般政务,民众对他的能力和德行高度认可 。
尧死后,舜主动避开尧的儿子,跑到南河以南 。
但所有的人都跟着舜,去舜那里祭奠,而不是去寻找尧的儿子 。人有纠纷,都去顺解决;每个人都在歌颂舜 。
最后,舜别无选择,只能继承领袖的位置,这是人民所希望的 。这个时候,你不想当领导,上天就会推你上去 。
比如中国学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 。他说,如果一个国王犯了错误,天上会有灾难来提醒他,有时即使天上有不祥的预兆,国王也要写一封检举信 。
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不科学的,但这种理论是当时人们普遍接受的,这种“迷信”也是当时建立的 。
因为“天”虽然是虚无的存在,但作为一种信仰,它实际上约束了人的行为,使人能够拥有自己害怕的东西,自觉变得更好,对社会稳定起到了深层的作用 。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迷信”其实和道德、法律具有同等的价值 。
所以,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天”,是一种信仰,来源于古代农业文明对自然的绝对依赖 。
它衍生出我们特有的中华伦理文化,渗透到我们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默默的在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中发挥着稳定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