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一首歌以及原因 为什么喜欢一首歌

科夫斯基和他的《曼弗雷德交响曲》[摘要]:柴科夫斯基是一位“世界性”的作曲家,他把民族主义深深地渗透到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 。对于标题音乐,柴科夫斯基深刻地理解为“音乐内容为基础,辅以文字描述” 。音乐标题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同时,他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标题音乐 。在交响曲创作中,柴科夫斯基在旋律写作、标题音乐和配器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 。《曼弗雷德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它在曲式结构、配器技法和音乐尺度上都有很大的突破 。同时,这部交响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柴科夫斯基和俄罗斯民族的悲剧 。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民族主义标题音乐曼弗雷德一、关于民族主义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也是西方音乐史上颇具争议的作曲家 。而其争议的中心来自于“民族主义” 。作为19世纪的音乐家,人们的评价标准会在不经意间从“音乐”本身转移到“音乐中的民族性”,非德奥作曲家更为重视 。一般来说,音乐史书籍中谈到格林卡和柴科夫斯基的章节总是在“民族主义”之下 。那么,对于生活在19世纪或者生活在今天的音乐家来说,民族主义是否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必要性?音乐作品作为艺术门类之一,是艺术作品,音乐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而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才可以称为艺术作品,“某一种文学或艺术可以追随世界艺术的潮流,忠实地表达其理想,吸收其传统,采用其形式和技法,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但它没有独立的、绝对的价值 。”这就是民族主义的原因和意义 。至于柴科夫斯基的国籍,很多人觉得柴科夫斯基是犯了俄罗斯民族的罪:“柴科夫斯基和鲁宾斯坦生前可能有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们两个当时都很红 。他们的作品冗长罗嗦,音乐也常常令人生厌,表现出的特点是德语而不是俄语 。”“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性可能更强,但他没有足够强的个性去打破日耳曼艺术的束缚,而且长期受到这种艺术的影响;而在未来,他热衷于追求平庸而浅薄的成功 。”著名音乐学家龚·巴里奥认为,他的钢琴作品除了十五首左右风格多样、富有创作魅力之外,其余作品都陷入了伪古典主义和伪浪漫主义(本质上是世界主义)的不良倾向,阻碍了他像其他现代大师一样应有的发展 。“鄙视”柴科夫斯基音乐的音乐人和评论家绝不在少数,但仍有许多音乐人深爱着这位音乐巨人 。
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直言不讳地宣称:“他(柴科夫斯基)是我们当中最俄罗斯的!”由此可见,个人观点对一个当代作曲家的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不应该忽视,还有许多重要的事实可以有力地证明柴科夫斯基的国籍 。首先,柴科夫斯基本人非常热爱俄罗斯民歌,在收集俄罗斯民歌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他编辑出版了收集的民歌,如30首俄罗斯民歌 。其次,他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使用了民歌素材,最熟悉的是柴科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此外,无论是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音乐语言,还是改变风格和结尾的和声特征,以及俄罗斯民间舞蹈的音乐元素,都在作曲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柴科夫斯基的国籍是毫无疑问的 。无论如何,民族性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是19世纪作曲家作品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这种民族性绝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民族性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不仅仅是确认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否具有民族性,还要研究柴科夫斯基是如何让自己的民族性被全世界接受的,这才是作曲家的伟大之处 。而且,我们不能因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被世界接受,就说他是“全球的”而不是“民族的” 。“当一件艺术作品的内部形式和色彩是民族的,但其内容是普遍的,融为现实世界艺术的过程就发生了 。与这种艺术相对的是另一种类型的民族艺术,它的内容是片面的——因而是无意义的——民族的,而它的形式是无色的,世界性的 。”作为艺术家,柴科夫斯基用民族的色彩和语言,或者说是俄罗斯民族的“灵魂”,完成了世界艺术殿堂中的艺术瑰宝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化是法国和德国影响的混合体,音乐艺术家们说柴科夫斯基只是比‘极端民族主义者’林斯基·科萨科夫、鲍罗廷和穆索尔斯基吸收了更多这样的影响 。与他们不同,他没有刻意回避来自俄罗斯以外的影响 。但他‘反俄’远非如此 。”“俄国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比柴科夫斯基更具有彻底的国际性 。一个国家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具体的事实,也是一个限制;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脱离了这种外部现实 。它是抽象的、普遍的 。”因此,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刻意寻求“纯俄罗斯”的民族性是不公平的 。就像在真实里,人总是找不到现实的影子 。但是俄罗斯民族的血脉始终贯穿在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 。柴科夫斯基是一个俄罗斯人——一个不多情的俄罗斯人是罕见的——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而感伤主义是浪漫主义时代的生命血液 。“我们遇到了一位俄罗斯作曲家,他极其深情,旋律优美,对戏剧和苦难的灵魂非常敏感 。
在俄国长期的农奴制度下,广大知识分子为农奴的解放奉献了一生,但知识分子不被群众理解——这是俄国知识分子最大的悲哀——这些特殊的社会现实使俄罗斯民族成为一个悲剧民族,悲剧成为俄罗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也很明显 。柴科夫斯基把俄罗斯情感融入了他的作品 。在一些不太具体的民族主义表现中,柴科夫斯基完全是俄罗斯的 。这来自于他的深情,来自于他的多愁善感,来自于他能将悲伤瞬间转化为无限美好的能力 。“虽然他完全受德国和法国的影响,但他避开了瓦格纳,甚至勃拉姆斯 。他被门德尔松的古典浪漫派和法国的多愁善感深深吸引 。柴科夫斯基的俄罗斯性格不在于他在作品中采用了许多俄罗斯题材和动机,而在于他艺术性格的不稳定性,以及他的精神状态和他的目标之间的犹豫不决 。”柴科夫斯基的国籍是毫无疑问的 。在某些方面,他比“实力派”的作曲家更聪明 。他从不吹嘘他的音乐里有什么,而是需要听众去感受 。他的作品充满魅力 。同样,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民族因素——那就是在他的音乐中有俄罗斯民族的“灵魂”!二 。交响曲创作与标题音乐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音乐作品 。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十部歌剧、三部舞剧、七部交响曲、四部交响组曲、一系列有标题的交响序曲、幻想曲和器乐协奏曲、数百部罗曼史和大量钢琴作品 。其中,柴科夫斯基的七首交响曲贯穿作曲家一生,犹如人生的路标,反映了柴科夫斯基各个时期的创作兴趣、精神和生活,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柴科夫斯基的七部交响曲中,第一交响曲(《冬天的梦》)、第六交响曲(《悲怆》)和《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标题很明确 。但事实上,从第四交响曲开始,柴科夫斯基就为后三部交响曲做了标题提纲 。由于婚姻和个人生活中的诸多不幸,柴科夫斯基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悲剧和矛盾的色彩——这让人想起了听力开始下降后的贝多芬——作品变得复杂而深刻 。正是在这一时期,柴科夫斯基完成了几部最经典的作品:被称为悲剧三部曲的《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以及交响诗《里米尼的弗朗西丝卡》、《暴风雨》和《曼弗雷德》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与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德奥交响曲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没有使用贝多芬交响曲所发展出来的成熟完善的动机写作风格,而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是由优美的旋律组成的 。“对于交响乐之乡的德国和奥地利作曲家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惊讶,为什么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是由旋律组成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动机写作’ 。对于热爱旋律的中国听众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受到为什么柴科夫斯基会有如此美妙和无尽的旋律思想 。”的确,柴科夫斯基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旋律大师,他有时甚至会为自己充满想法和灵感而感到惊讶 。在给梅克夫人的一封信中,他写道,“未来作品的种子经常以一种非常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出现 。如果土壤适宜,也就是说,如果有创作的心情,这种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以无比的力度和速度出土,吐枝叶,最后开花 。除了用这个比喻,我无法解释创作过程 。......当音乐的主旨出现并开始发展成某种形式时,我内心充满了无法用语言向你描述的巨大快乐 。忘记一切,疯狂起来,心里颤抖,匆匆写稿,一个想法追着另一个想法 。......所有单个段落的主要思想和大纲都是自然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寻找出现的 。它是那种超自然的不可预知和无法解释的力量(所谓灵感)的结果 。......自然地写,不需要任何自我努力,跟着内心的运动,从而写作 。我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灵感是无限的,这使得他的作品大放异彩 。正是因为这些优美的旋律,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才能受到全世界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其次,柴科夫斯基在交响乐的配器上做了很多创新 。随着作曲家创作的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配器技法风格,尽管这被认为是“直接违反配器的基本课程” 。柴科夫斯基“违反”了“综合所有手段”的原则,使每一种手段都具有不同的性质 。并经常在感情高潮时让乐队“失控” 。然而,为什么我们不被柴科夫斯基弦乐演奏的优美旋律所感动呢?一只笛子和一只圆号演奏出的或明或暗的色彩如何通过课本获得?当作曲家要求所有的乐器去描绘铺天盖地的洪水时,谁没有被它感动和震撼?交响乐团的能量在柴科夫斯基手中变得巨大,这是我们在听海顿或莫札特的交响乐时根本感受不到的震撼!最后,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标题音乐的创作 。
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标题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描述性标题,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里米尼的弗朗西丝卡》等作品;另一类是抽象标题类,比如第六交响曲(悲怆) 。不管是哪一种,贝多芬的标题“感情的表达多于描述”,音乐的灵魂仍然被柴科夫斯基很好地继承 。尽管柴科夫斯基自己声称:“无标题写作要快乐一千倍!写片头曲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哄骗大众,给他们的不是叮当作响的硬币,而是劣币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尽管柴科夫斯基讨厌创作标题音乐,但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 。如前所述,第六(悲怆)交响曲、交响诗《里米尼的弗朗西丝卡》、《暴风雨》和《曼弗雷德交响曲》等 。我们应该看到,柴科夫斯基所厌倦的是所谓的“标题音乐”,即音乐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只是表面的或为刻意迎合标题而创造的 。在谈到被艺术家认为是柴科夫斯基巅峰之作的《里米尼的弗朗西丝卡》和《暴风雨》时,柴科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两部作品是用虚假的激情写成的,追求纯粹的表面效果,但实际上是非常冷漠、虚伪和软弱的 。这些不足是因为我的这两部作品根本没有对题材进行再创作,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也就是说,音乐和片头的血缘关系不是内在的,而是偶然的,外在的 。...... "柴科夫斯基的标题音乐观与其最后四部交响曲的创作密切相关 。在这里,全文引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什么是标题音乐?既然你我都承认音乐的标题不是让人免费看的闹剧,那么可以说任何音乐都有标题 。这是广义的 。从狭义上讲,这个术语指的是一首交响音乐,或称器乐,被认为是用来解释某一主题的音乐 。听众可以在这部作品的标题中找到这个主题,它提供了音乐作品的标题 。贝多芬开始了标题音乐,这是分裂在他的“英雄”交响曲,但主要是在他的“田园”交响曲 。标题音乐的真正创造者是柏辽兹,他的音乐作品不仅有标题,还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供听众在听歌的同时随时浏览...我认为交响乐作曲家的灵感可能是双重的:主观的和客观的 。第一种情况是他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快乐和痛苦,换句话说,他像一个抒情诗人一样宣泄内心的情感 。在这种情况下,标题不仅没用,而且不可能 。另一种情况是:在读完一首诗或看到一个田园诗般的场景后,音乐家想用音乐来处理启发他的主题 。在这种情况下,标题是不可或缺的...我觉得两种情况都有存在的权利,我无法理解那些只接受其中一种的先生们 。显然,所有这些主题都不适合交响乐,也不适合歌剧,所以标题音乐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就像在一部仅靠抒情不能成立的文学作品中,史诗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柴科夫斯基是如何认识到标题音乐在音乐创作中的地位的,也可以看出柴科夫斯基认为一切音乐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内容,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存在“纯音乐” 。此外,他认为在音乐领域,文字只是音乐作品的附加物,就音乐语言本身而言,足以表达和反映任何一种内容 。作曲家追求的是用音乐语言书写的“标题音乐” 。
自1878年柴科夫斯基创作第四交响曲以来,作曲家进入了一生中最动荡的时期,大多数富有深刻哲理的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被称为悲剧三部曲的第四、五、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风格”的标题音乐 。虽然这三部交响曲中只有第六交响曲被命名为《悲怆》(其实这个名字是他的弟弟莫·戴斯特建议的,但作曲家接受这个题目后第二天就改变了主意,仍然称之为第六交响曲 。值得注意的是,当柴科夫斯基刚刚完成这部作品时,它的_原题为是《标题交响曲》 。但是,这三部交响曲都是有标题的!"...我不想要一些没有任何内容的交响乐作品,在我的笔下毫无必要地玩弄和弦、节奏和变调 。当然,我的第四交响曲是有标题的,但这个标题永远无法用文字来写...交响乐是所有音乐形式中最抒情的一种,难道不是应该做的事情吗?交响乐不应该表达所有发自内心的不可言说的东西吗?”像第四交响曲一样,柴科夫斯基的第五和第六交响曲有详细的创作大纲 。1884年,在柴科夫斯基终于完成了1878年的第四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之后,柴科夫斯基开始创作交响曲《曼弗雷德》 。三 。关于《曼弗雷德交响曲》曼弗雷德是英国诗人拜伦创作的一部诗剧 。它描述了曼弗雷德厌倦了知识和生活,于是放弃了对生活的追求,不想生活在人群中 。他独自躲在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寨子里,寻求遗忘和死亡,但他仍然表现出倔强的叛逆性格 。他认为放弃生活意味着不向生活屈服 。他拒绝了精灵的帮助和修道院的拯救,他宁愿孤独终老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指责拜伦说《曼弗雷德》的主题和《浮士德》一样 。但歌德还是羡慕地说:“曼弗雷德和浮士德相比,有一个优点,就是曼弗雷德在与魔鬼的斗争中没有屈服,而浮士德却跪倒在地 。”1868年,评论家维斯塔索夫(vv Stasov)建议,实力派的核心人物巴拉基列夫应该把《曼弗雷德》写成交响乐 。然而,由于某些因素,巴拉基列夫对这一提议没有多大兴趣 。他首先向柏辽兹推荐了曼弗雷德,但那时柏辽兹已经是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了 。十四年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巴拉基列夫想起了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尽管在获得曼弗雷德的初期,创作并不顺利 。因为舒曼的《曼弗雷德》让柴科夫斯基流连忘返:“我没有被你的大纲所诱惑,所以舒曼或许应该为此负责 。我很喜欢他的曼弗雷德,也习惯了于连成对拜伦的曼弗雷德和舒曼的曼弗雷德的想象 。我不知道,当我看到这个主题时,除了舒曼提供的音乐,我还能从中汲取其他音乐 。”然而,柴科夫斯基最终没有放弃这项工作 。1884年底,当他去阿尔卑斯山看望他垂死的朋友时,他下定决心要把它写成一部交响曲 。当然,拜伦诗剧《曼弗雷德》所表现的悲剧与柴科夫斯基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他当时的精神和生活不幸有相似之处,这可能是作曲家产生创作灵感和精神共鸣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说,曼弗雷德就是柴科夫斯基 。如果说《可悲的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对人生最后阶段的预言和对自己人生的最后总结,那么《曼弗雷德》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精神世界的写照 。正如柴科夫斯基自己所说,“我认为拜伦以其非凡的力量和深度,体现了曼弗雷德为我们普通人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进行的悲剧性斗争 。”4.《曼弗雷德交响曲》的音乐分析《第一乐章》的作者在这个乐章之前做了如下的书面解释:“曼弗雷德在阿尔卑斯山中漫游 。他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因为他被生活中的各种神秘问题所困扰,被无望的强烈痛苦和邪恶过去的记忆所折磨 。曼弗雷德完全处于神秘魔法的控制之下,有尊严地与地狱的强大势力交往;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件事能满足他徒然追求的唯一的‘遗忘’ 。他心爱的但死去的跟踪者的记忆撕裂了他的心,曼弗雷德的极端绝望是无尽的 。”这是柴科夫斯基最满意的乐章,它采用了省略了展开部分和再现部分的奏鸣曲式 。也许采用这样奇怪的音乐结构与这个乐章的音乐内容密切相关 。当A小调出现低音单簧管和三支低音管的第一主题旋律时,曼弗雷德阴沉的脸、瘦弱颓废的身影仿佛立刻出现 。这是一种怀疑和痛苦的音调,是这个乐章的两个主要音乐素材中的第一个 。简单的下行旋律,充满了俄罗斯的悲剧 。这个主题和下一个主题一起贯穿了整部交响曲,就像曼弗雷德的形象一样,成为整首歌的核心 。15小节后,弦乐组出现了另一个主要的音乐素材,调性改为升C小调 。旋律由前面的迂回下行变为七度下行后的上行 。这是一种带有叛逆精神的语气,让人觉得在一次次重大挫折后,还能坚持下去,重新爬起来 。这一主题以极大的力度展开,并不断向上推进,揭示了曼弗雷德对命运和恶魔倔强不屈的一面 。两个主题完美地描述了曼弗雷德这个矛盾的人物 。大提琴三连音的短促让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这种紧张感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让人感到无助,低沉混乱的声音在向人们暗示着在这片黑色的海洋中正在酝酿着什么邪恶 。在第38节,第一主题由单簧管和巴松管演奏,强度很大 。小提琴用它的琴弓短暂地演奏了伴奏乐段,仿佛魔鬼在各方面纠缠着曼弗雷德 。风浪越来越大,船在海上随时会被吞没 。所有的乐器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而快速的织体,此时的天空和大地已经一片黑暗 。在第80节,两个音乐主题一起出现,音乐进入第二主题的展开部分 。第一个主题由短号和小号演奏,第二个主题由巴松管和小号以同样的力度演奏 。那是挣扎的一幕,小提琴组和中提琴组让灰蒙蒙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弗雷德在咆哮 。他已经受不了这种生活了 。他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他已经抑郁太久了 。他开始疯狂发泄 。他像一头被激怒的野牛一样向前飞奔,希望摆脱他所遭受的一切 。他甚至希望把自己的灵魂扔出去,得到解脱 。木管组和弦乐组像快ffff的半音旋风一样跟着曼弗雷德的步伐,他越跑越快 。到了100 bar,一切嘎然而止,萦绕心头的魔鬼步伐再次出现在弦乐组、单簧管、巴松管和圆号上 。小号和短号又一次奏出了怀疑和痛苦的调子,仿佛这就是曼弗雷德的命运,无法改变,再反抗也是徒劳 。第10节是全节的剩余部分,第111节再次表现了第二个主题,反抗的基调 。但这一次,巴松管奏出的反抗音调是中弱强度,似乎永远无法战胜自己的命运 。他摔倒在地上...120巴的时候,喇叭突然奏出了新的素材 。这是阿尔卑斯山放牛的曲调,D大调 。它唤醒了昏迷的曼弗雷德 。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站起来,突然想到自己该怎么办 。放牛的曲调使他重新感到自信,所以...单簧管和巴松管又开始了由弱到强的叛逆音调 。这是弗雷德又开始了自己的路 。这是奏鸣曲主要部分的结尾 。从150小节开始,是连接部分,圆号、小号、短号形成狂怒的轰鸣 。一切都和过去一样,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邪恶三重奏又开始低声出现 。也许放牛并不足以让曼弗雷德真正获胜 。很快,眼前的一切让曼弗雷德无所适从 。他很绝望 。也许他永远不会赢 。也许他只能死了!剧情总是在绝境中发生转折 。这时D大调弦乐组出现了优美的旋律,音乐进入副部 。这旋律像幽灵一样飘过 。那是斯特尔特的灵魂,曼弗雷德死去的爱人 。“她美丽贤惠,正是曼弗雷德所追求的理想的体现 。”这就像是柴科夫斯基本人的写照,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这个主题越往美好的方向发展,就离现实越远,曼弗雷德·柴科夫斯基就越失望 。”这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和人生经历的悲剧性体现 。
【你喜欢的一首歌以及原因 为什么喜欢一首歌】在从第203小节开始的70小节延长之后,音乐结束了 。这是整首歌最长的部分 。从291小节开始,整个乐章中出现了唯一完整的曼弗雷德主题 。由弦乐组加笛子演奏,其余木管乐器和圆号伴奏 。灵魂的出现总是暂时的,残酷的现实总是要面对的 。曼弗雷德开始了另一次长途跋涉 。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但至少,此时的他信心满满 。他的步伐无比坚定 。伴奏密集,主题拉长 。随着音乐的进行,速度越来越快,强度也逐渐上升 。“命运无情的力量摧毁了一切,将曼弗雷德锁在无限的孤独中,没有安宁,没有希望 。”第一乐章就在这样一种极其悲壮的气氛中结束了 。第二乐章柴科夫斯基是这样解释这个乐章的:“阿尔卑斯山的女神以奔流瀑布的彩虹出现在曼弗雷德面前 。”在第一乐章令人窒息的暴风雨之后,观众可以在这里放松,欣赏柴科夫斯基为我们描述的美丽的瀑布和彩虹 。一开始,这个运动进入了一个迷幻的世界 。开始的时候,笛子和单簧管上下跳动的音符,仿佛让人听到瀑布的水花声 。这段话让人想起柴科夫斯基在他的《胡桃夹子组曲》中带有神秘色彩的特色舞曲:水滴奔流而下,互相追逐嬉戏 。在笛子的高音区,也产生了鸟的鸣叫 。这个乐章是三部曲结合变奏 。中间部分是这个乐章的重要部分,D大调,是根据变奏原理写成的 。第128节加了两把竖琴,镜头从瀑布顶端缓缓滚下 。在瀑布的底部,有一个美丽的水池 。两把竖琴相互辉映,水面在奇异的光线下闪闪发光 。顺着奇怪的光,小提琴在中音区的中部奏出了优美的主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美丽而轻盈的精灵,那就是阿尔卑斯山的女神,她身披美丽的彩虹 。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女神美丽的面容和极其轻盈的身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