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天坑怎么查 天坑在哪里

天坑 , 岩壁陡峭 , 体积巨大
被誉为“地表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
中国发现天坑
分布于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 。
2016年汉中发现天坑群
让陕西也成为天坑省 。
税务小杰 , 《中国国家地理》特约作者 。
经过多年的探索
发现湖北其实是一个
以上地区不比天坑省差 。
尤其是鄂西南地区 。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类型的天坑 。
还有世界上已知的最新天坑 。
◎从理论上讲 , 岩溶地貌可能在可溶岩石暴露于地表的地方发育 , 分布着天坑 。中国最早研究的天坑是四川兴文的大小石湾、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县的青口、武隆、大石围的玄坑 。天坑的概念被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后 , 更多的天坑陆续被发现 。
什么是“天坑”
“天坑”是中国人定义的科学名词 。
直到2005年 , 国际岩溶学术界
得到了一致认可 。
到目前为止 。
它仍然是一个不断被丰富和完善的概念 。
200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朱在《科技导报》发表论文 。
中国岩溶天坑及其科学和旅游价值
首次将“天坑”与“大漏斗”分开
作为喀斯特地貌的新成员
2005年桂林国际天坑研讨会后
天坑的概念逐渐被国内外认可 。
会后出版了《天坑画册》 。
收录中外科学家联合署名的论文《天坑的解释》 。
这就诞生了“天坑”最初的权威定义:
"非凡的空空间和形态特征 , 如巨大的体积、陡峭和封闭的岩壁、深井或桶形剖面等 。发育在可溶岩层(主要是碳酸盐岩)中 , 具有极大的连续沉积厚度和含水层包气带厚度(深层地下水位) , 从地面通向地面 , 平面宽度和深度从100多米到数百米不等 , 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或有证据)
2018年10月
朱、张元海对《大石围》的评价
已更新 。
通过对比大石围天坑群和汉中天坑群
完善天坑理论体系 。
2019年8月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约翰·冈恩和张元海
联合论文发表 , 天坑定义再次修改:
“天坑是由碳酸盐岩地区的洞穴大厅形成的 , 直径和深度不小于100米 , 或体积超过一百万立方米 。周围或周围大部分墙壁都是陡峭的悬崖 , 是一个与地下河洞穴相通或已经相通的超大型漏斗 。”
天坑的最小体积
确定为另一个定义天坑的形态学数据 。
那些深达100多米 。
直径不到100米的天坑
或者直径大于100米 , 深度小于100米的天坑 。
也可以包括在天坑的定义里 。
◎探索天坑不仅有科学意义 , 还有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
天坑作为一个新定义的科学概念 , 发现得越多 , 相关的科学理论体系就越完善 。因为天坑的形成与地下河密切相关 , 所以通过天坑寻找水源对生产生活很重要 。此外 , 不仅天坑本身是极具审美价值的景观 , 而且与天坑相连的地下洞穴中还隐藏着各种美丽的洞穴沉积物 。在利川市沙溪乡的一个天坑洞穴里 , 洞穴探险者发现了大量的石笋和钟乳石 。(摄影/何)
在湖北找天坑
2016年陕西汉中发现天坑群后 , 
广西户外爱好者不甘寂寞
广泛搜索卫星地图 。
然后用无人机拍摄 , 确认现场勘查 。
2017年至2018年间 , 
广西发现的天坑数量激增 , 总数已达数百个 。
在此期间
我去过汉中和广西很多次 , 实地考察过天坑 。
同时 , 也对其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对比 , 
分辨湖北地区的卫星地图
不知不觉 , 鄂西
我已经标出了数量惊人的疑似天坑 。
2018年再次来到恩施 。
第一站 , 利川
好事多磨
大翁天坑西南3公里多 。
我发现了三个相连的天坑 。
(北纬30° 18′5″ , 东经109° 9′50″)
最大的一个直径超过300米 。
这三个地方由清晰可辨的隧道相连 。
在大翁天坑西南 。
我拍到了一个椭圆形的天坑 , 长边直径200多米 。
(北纬30° 18′1″ , 东经109° 10′20″)
两条地下河交汇的地方 。
河边长着一些灌木 。
无人机再次起飞 , 向东北方向飞去 。
结果在700米外发现了另一个类似大小的天坑 。
再远一点 , 一公里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天坑 。
从这里往南 , 在G50高速公路上 。
我拍了另一个天坑 。
(北纬30度15分22秒 , 东经109度5分45秒)
……
感觉鄂西天坑太密了 。
我很高兴我赶上了这个地理发现的新时代 。
◎目前湖北已发现60多个天坑(见图) 。湖北天坑集中在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市 , 襄阳市也有零星发现 。
“出生”过程中的一个天坑
得知自己在湖北找天坑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元海也在湖北抽空见了我 。
他对我说:
利川市文都乡的洛溪天坑一定要去看看 。
这可能是已知的最新天坑 。
文祥位于利川西南部 。
这里山峦重叠 , 山谷交错 。
我们站在田间小路上 。
你面前的田野和与之相连的山脚 。
以前的庄稼和树木已经消失了 。
一个三角形的大坑塌陷在地上 。
在坑的西南角
还有一条长约几百米 , 深近百米的裂缝 。
在地面上延伸
◎洛溪天坑 , 新形成的天坑 。
利川市文都镇的洛溪天坑原本是一个天坑 , 下面有一个轴状的洞穴大厅 。2012年初 , 天坑塌陷(坑平面图橙色虚线左侧为塌陷区) 。新形成的天坑直径东西长约129米 , 南北宽80米 , 深度320-490米 , 符合天坑的定义标准 , 故认定为目前发现的新形成的天坑 。
根据天坑的成因 , 天坑可分为
塌陷天坑和侵蚀天坑(也叫侵蚀天坑) 。
塌陷天坑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坍缩的起源 。
虽然这些崩溃可能是由于
底层洞穴大厅的屋顶坍塌了 。
还是天坑形成后的陡壁撤退 。
侵蚀落水洞
是地表水向碳酸盐出露区(点)的集中流入 。
它是通过水洞和竖井逐渐溶解、侵蚀和坍塌而形成的 。
那么 , 洛溪天坑是一个怎样的天坑呢?
张弓回答说:“把洛溪天坑归为侵蚀性天坑是没有问题的 , 但即使是侵蚀性天坑 , 也离不开崩塌的重要贡献 。我认为塌陷型天坑和侵蚀型天坑是统一的——随着地表的剥蚀 , 如果完全裸露的碳酸盐岩塌陷形成天坑 , 就是塌陷型天坑 。如果是被覆盖的碳酸盐岩 , 就会有地表水 , 然后地表水就会渗入碳酸盐岩暴露的地方 , 然后形成天坑或竖井 , 最后扩大形成侵蚀性的天坑 。这个过程中绝对不可能没有崩溃 。”
指着天坑的残迹 , 他补充道 , “随着这个天坑在洪水期的不断改造 , 以及上游天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 , 它们之间的碳酸盐岩可能会不断溶解、坍塌和搬运 , 未来可能会形成更大的天坑 。”
看天坑洞口边留下的薄薄的“顶盖” 。
我的内心充满了情感:
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貌和景观
它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 。
中国各地都有天坑
无一例外 , 都被砍毁了 。
该位置的各种地表岩溶形态 。
所以岩溶专家都认同 。
天坑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地形 。
但没想到 , 洛溪天坑这么“年轻”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称
黄健康研究员的观点
——天坑形成的年龄应以天坑的凝固时间为限 。
我们不应该考虑天坑形成前后的演化过程 。
所以 , 洛溪天坑可以说
在“出生”的过程中
在鄂西 , 见证天坑的“生命” 。
◎天坑和洞顶
天坑退化后的演化方向有多种可能 , 切顶洞就是其中之一 。当洞厅顶部部分或全部坍塌时 , 形成天坑;如果洞穴继续坍塌 , 如果所有曾经与洞穴大厅相连的隧道都在顶部被“切断” , 就会形成一个被截断的洞穴 。在这张照片中 , 前景是一个截断的洞穴 , 后面是一个圆形的天坑 。两者之间的隧道至今没有坍塌 , 还藏在泥土下面 。
通过整理照片 , 我发现
在利川、建始和宣恩
我拍过很多次顶切的洞穴景观 。
至于地下河 , 洞穴 , 退化的天坑 , 大漏斗 , 
这些景观 , 如垂直谷和干谷 , 比比皆是 。
张工由衷地感叹:
“看来 , 在鄂西南 , 不仅有新‘诞生’的天坑 , 
这里有天坑发展的所有阶段 , 
也可以叫天坑博物馆!"
◎湖北天坑集中在鄂西 ,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为密集 。照片中的四个天坑 , 位于恩施州建始县毛田乡 , 像四颗星星一样串在一起 。从形态上 ,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 , 它们很可能是在一个地下河洞穴上发展起来的 。天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地下河洞穴、洞厅、崩塌和地表暴露退化四个阶段 。虽然它们在同一个地下河洞穴中发育 , 但不一定处于同一个发育阶段 。
从重庆到鄂西
四川盆地与江汉平原之间的隆起
大多数山区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
它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区之一 。
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戴光秀等 。
鄂西地区的地质资料是通过地质调查获得的 。
(包括三峡水库南岸、长江和清江流域)
发现这里出露的大部分岩石都是沉积岩 。
总厚度5000米 。
其中出露各种时代的碳酸盐岩 。
占总面积的61.6% 。
其厚度超过3100米 。
这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
此外 , 它有一个亚热带季风气候 。
年平均气温达到16-17℃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400毫米 。
气候湿热 , 降水丰富
是喀斯特地貌的溶解 。
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
◎根据天坑的演化阶段 , 天坑可分为未成熟(初始)天坑、成熟天坑和退化天坑:未成熟天坑 , 顶部塌陷不完全 , 表现为倒崖、瓮状 , 小口大肚;成熟天坑 , 以近乎垂直的崖壁为特征 , 顶孔径与底孔径之比为0.7-1.5;退化后的天坑依然保留着它宏大的规模 , 但可能会失去一些外围陡壁 , 底部面积比坑口面积小很多 。
三峡地区第四纪以来崛起强劲 。
长江及其支流迅速断流 。
喀斯特峡谷将古喀斯特夷平面分割成碎片 。
让它一块块地立起来 。
不同时期岩溶作用的叠加
古喀斯特地貌
和现在的喀斯特地貌交织结合在一起 。
这使得该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极其丰富多样 。
……
本文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4月号文章:
湖北 , 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坑省
作者/税小姐 , 摄影/税小姐等 。、制图/李亚龙
编辑/娜塔莉 , 图片编辑/王瞳 , 地图编辑/陈韵
阅读全文 , 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

四个人眼中的伊塞克湖
吉尔吉斯斯坦(第二部分)
一个由水和草编织而成的游牧国家
宁静的纳伦河 , 出天山的大河 。
作者/陈摄影/王宁等
吉尔吉斯游牧民
西天山的守望者
作者/毛明
湖北 , 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坑省 。
作者/税小姐摄影/税小姐等制图/李亚龙
西伯利亚河
这里的蜿蜒曲折非常美妙 。
作者/李炳熙摄影/陈键锋
叠层
它既是最古老的化石 , 也是最活跃的生命 。
作者/姜爽
汉江 , 从古老的“汝江”到千年商道
作者/杨摄影/文等
阿尔泰山的伤疤——富蕴断裂带
作者/李中东摄影/杨健
鸭绿江口的“大池子”
鸟类繁殖“飞地”的影像记录
作者/田豫摄影/徐孝德等
密西西比河路
美国故事和歌曲 。
作者/秦昭摄影/马等
食虫植物
坚强和脆弱的植物“蒙冲”
作者/王晨吴长宇摄影/董磊唐志远等 。
2020年1月|辽宁专辑《Part 1》
2020年2月|辽宁专辑《第二部》
2020年3月|天山上的国家
地理君主的小工业
买好东西
看杂志
环游世界
心有多大 , 地就有多广 。
如果你有什么要对Geojun说的
【时天坑怎么查 天坑在哪里】请在评论区留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