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的优势和种类详情介绍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主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出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 。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良和进步,天文学也正阅历着伟大的飞跃,快速推动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
天文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大的是主镜,是观测目的所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天文望远镜的优势和种类详情介绍 。
天文望远镜的优势和种类详情介绍
【天文望远镜的优势和种类详情介绍】 地面光学观测仍是重要手腕用于绝大多数处于凝集态的天体(恒星等),其温度从数千度到数万度,辐射集中于光学波段 。
携带大批天体物理信息的谱线,重要集中于可见区;大气在可见区有良好的透射;有悠长的历史和丰硕的经验 。
为什么说问“望远镜能看多远”是毛病的?我们的肉眼就是一台光学仪器,肉眼可以看到220万光年以外的仙女座大星云,但是看不见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外恒星比邻星(4.2光年) 。信任大家已经领会到了吧,说一个光学仪器能看多远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看多清 。

天文望远镜的优势和种类详情介绍

文章插图
望远镜,通过光学成像的办法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 。望远距离、放大倍率、清析度为望远镜主要因素 。
种类介绍
1.伽利略式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厘米的望远镜 。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体系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 。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主要发明,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期 。
2.开普勒式望远镜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离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显著的进步,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体系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 。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情势,天文望远镜是采取开普勒式 。
3.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最早涌现于1814年 。1931年,德国光学家施密特用一块别具一格的接近于平行板的非球面薄透镜作为纠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制成了可以清除球差和轴外象差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象差小,合适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照后果非常突出 。施密特望远镜已经成了天文观测的主要工具 。
4.马克苏托夫式
1940年马克苏托夫用一个弯月形状透镜作为纠正透镜,制作出另一种类型的折反射望远镜,它的两个表面是两个曲率不同的球面,相差不大,但曲率和厚度都很大 。它的所有表面均为球面,比施密特式望远镜的纠正板容易磨制,镜筒也比拟短,但视场比施密特式望远镜小,对玻璃的请求也高一些 。
由于折反射式望远镜能统筹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的长处,非常合适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宽大天文喜好者的爱好 。
5.欧洲甚大望远镜
欧洲南方天文台自1986年开端研制由4台8米口径望远镜组成一台等效口径为16米的光学望远镜(VLT) 。这4台8米望远镜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均为RC光学体系,焦比是F/2,采取地平装置,主镜采取自动光学体系支持,指向精度为1″,跟踪精度为0.05″,镜筒重量为100吨,叉臂重量不到120吨 。这4台望远镜可以组成一个干预阵,做两两干预观测,也可以单独应用每一台望远镜 。
6.双子望远镜
双子望远镜(GEMINI)是以美国为
主的一项国际装备(其中,美国占50%,英国占25%,加拿大占15%,智利占5%,阿根廷占2.5%,巴西占2.5%),由美国大学天文联盟(AURA)负责实行 。它由两个8米望远镜组成,一个放在北半球,一个放在南半球,以进行全天体系观测 。其主镜采取自动光学掌握,副镜作倾斜镜迅速纠正,还将通过自适应光学体系使红外区接近衍射极限 。
7.日本昴星团望远镜
这是一台8米口径的光学/红外望远镜(SUBARU) 。它有三个特色:一是镜面薄,通过自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获得较高的成象质量;二是可实现0.1″的高精度跟踪;三是采取圆柱形观测室,主动掌握通风和空气过滤器,使热湍流的消除到达最佳条件 。此望远镜采取Serrurier桁架,可使主镜框与副镜框在移动中坚持平行 。大天区多目的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郭守敬)这是中国已建成的一架有效通光口径为4米、焦距为20米、视场达20平方度的中星典礼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 。
它的技巧特点是:
1.把自动光学技巧运用在反射施密特体系,在跟踪天体活动中作实时球差纠正,实现大口径和大视场兼备的功效 。
2.球面主镜和反射镜均采取拼接技巧 。
3.多目的光纤(可达4000根,一般望远镜只有600根)的光谱技巧将是一个主要突破 。
LAMOST把普测的星系极限星等推到20.5m,比SDSS筹划高2等左右,实现107个星系的光谱普测,把观测目的的数目进步1个量级 。
8.射电望远镜
1932年央斯基(Jansky.K.G)用无线电天线探测到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射电辐射,这标记着人类打开了在传统光学波段之外进行观测的第一个窗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止后,射电天文学脱颖而出,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症结的作用,比如: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明,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 。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提高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建立一个里程碑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于1946年建造了直径为66.5米的固定式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又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六十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镇建造了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面上的,不能转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 。
1962年,Ryle创造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他也因此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由多个较小天线构造获得相当于大口径单天线所能取得的后果 。

天文望远镜的优势和种类详情介绍

文章插图
1967年Broten等人第一次记载到了VLBI干预条纹 。
七十年代,联邦德国在玻恩邻近建造了100米直径的全向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
八十年代以来,欧洲的VLBI网(EVN),美国的VLBA阵,日本的空间VLBI(VSOP)相继投入应用,这是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代表,它们在敏锐度、分辩率和观测波段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望远镜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乌鲁木齐天文站的两架2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了美国的地球自转持续观测筹划(CORE)和欧洲的甚长基线干预网(EVN),这两个筹划分离用于地球自转和高精度天体测量研讨(CORE)和天体物理研讨(EVN) 。这种由各国射电望远镜结合进行长基线干预观测的方法,起到了任何一个国度单独应用大望远镜都不能到达的后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