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施耐庵的关系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后改名《水浒全传》,是由中国古代著名作家施耐庵感时政衰败寄托心意的一部“奇书” 。
施耐庵(1296一1370年),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元末明初人,祖籍江苏兴化 。他自幼聪明好学,才艺过人,为人仗义 。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人,三十六岁与刘伯温同榜进士 。曾在钱塘江(杭州)做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 。
1353年,泰州人张士诚起义抗元,施耐庵参加了张的军事活动,成为张士诚幕僚 。1354年,张士诚创建大周政权,由于统治集团骄奢懈怠,渐失民心 。1357年,张士诚身亡,大周国随灭 。于是,施耐庵便浪迹天涯,漫游河南、山东等地 。后在常熟河阳山一带的任塾师 。他与刘伯温、鲁渊、刘亮等交往甚密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也曾是他的门生 。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定都南京后,施耐庵无意仕途 。他回到兴化白驹,从此隐居不出 。他感时政衰败,遂作《江湖豪客传》(水浒传)以寄托心意,还与弟子罗贯中合著《三遂平妖传》等小说 。
《江湖豪客传》是以南宋说唱艺人《宋江三十六人赞》的评书为版本,并把民间辗转流传后所演变成“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传奇故事为题材,通过他笔下离奇塑造,把坊间通俗之说“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艺术地再现了历史事实,把北宋末年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描述得淋漓尽致 。不论是整体还是细节,俱言成“真实” 。其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以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三阮兄弟等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官迫民反、劫富济贫和“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使得全传所描述的农民起义成为了“客观真理”,并把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归纳为“忠义”和“替天行道” 。鲁迅先生看过《水浒传》指出:“一部《水许》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去替天行道打强盗去 。”
这里所说的强盗,便是南方农民起义的方腊 。按《水浒全传》描述,宋江被授先锋使臣率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完胜班师回朝的时间是宣和五年(1123) 。然事实与灭方腊结局,并非施耐庵描述的那样 。究竟是源于作者无知,还是他有意为之,唯还原历史真相,方知真伪 。
据历史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龚书铎与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室主任刘德麟合著的《中国历史系列(宋)》中关于方腊起义的消亡和时间却有另一说 。
【罗贯中施耐庵的关系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另据史料载,宣和二年(1120)十月,在徽宗皇帝设立的苏州“应奉局”频繁光顾的睦州青溪(浙江淳安县),世代传习明教的方腊不堪忍受官吏勒索,借宗教名义,发动了农民暴动 。旬日间聚众十余万,几月之内,方腊起义军席卷东南地区,愤怒的起义民众处死了所有落入己手的官吏 。这对徽宗皇帝看来,无异于破坏了他两件未竟梦想,是哪两件呢?一是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二是为自己修筑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艮岳”计划 。
宣和三年(1121)夏,这个破坏徽宗皇帝宏图大计和享乐追求的方腊,无疑成了皇帝的心腹大患 。他将原本准备讨伐辽国,由童贯率领的十几万大军遣到江南 。宦官将军童贯趁方腊立足未稳,集中宋军优势兵力进攻义军控制地区,在各地的“勤王”地主武装配合下,把方腊迫回青溪老巢 。由于群山峻岭和险关要道的阻挡,宋军屡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童贯采用招抚手段,引诱起义军中的意志不坚定者,在叛徒的带领下,宋军一举攻克山寨,生擒方腊,押京凌迟处死 。
从镇压方腊时间看,施耐庵显然滞后了三年,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方腊起义的失败和歼灭,与宋江及一百零八将的征剿是一点都沾不到边的事 。
有史料记载,就在方腊起义前后,宋江的起义也活跃于山东、河北、淮南一带 。宋江打出“劫富济贫”旗号,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恶霸,将他们的财产分给贫苦百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
宋江起义军虽人数不多,但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且都屡次以小胜多击败宋军 。又由于转战各地,对宋庭构成威胁 。
宣和三年(1121)夏,方腊起义被童贯督师彻底镇压后,童贯便率十余万大军移师北上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艰难对决和围剿,宋江起义军无法抵敌被迫投降 。自此南北两患化险为夷,宣告了动摇大宋江山社稷的农民起义的彻底失败 。
历史上,由宦官升为检校太尉,并一跃成为北宋王朝主持军事的最高长官的童贯,他几次率宋军与金国结盟灭辽,可战力低下的宋军根本不是辽人对手,童贯两次攻燕京无功而返 。而施耐庵却把不敌于宋军的宋江起义军,描写为受招安后,能奉诏破大辽,且不损一员大将,而令人诧异 。大宋百余年不敌西辽,还岁给货币50万贯是不争事实,就凭宋江一支草莽英雄队伍且不损一员战将,能让纵横数百年之久的西辽降服,不能不说是荒诞离奇之极 。再说有此威武之师,竟然与没有作战经验的方腊农民起义军给耗损了三分之二大将,不能不说是施耐庵的败笔 。
换言之,宋江既没有奉诏破大辽之丰功,更没有南下剿方腊之伟绩,有的只是那段“劫富济贫”让劳苦民众传颂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和由此演变成“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神奇传说 。
《水浒全传》固然是部好书,好在它贯穿始终,把平民色彩的英雄主义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对作品中人物塑造得无比逼真,以致于产生错觉,让其艺术形象替代了本真原人,为世人所认“真”,所喜爱 。但要真正洞察其历史真相,点评其千古迷津 。尽管它是鸿篇巨制或是有品位的读物,可以肯定的是,都不是一部正史 。
本文作者:余洪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