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互联网「病人」:不加班,就很慌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 | 陈晓妍,编辑 | 张子睿,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25岁的林肖属于主动加班到最晚的那一批员工 。
他对公司的夜晚尤为熟悉:公司的空调会在晚上8点准时断电,声音突然停止,整个办公室陷入凝固般的寂静 。很快,角落里会继续传来噼里啪啦的打字声,电脑散热器发出间歇性散热的呼声 。起身打一杯水,他看见加班的同事们脸上挂着眼袋 。
不久前,“字节跳动将推行1075工作制”登上了微博热搜 。但对林肖丝毫没有触动,他所在公司明文规定的朝九晚五,到了林肖这里,变成了自愿的“996” 。
“不知道怎么活成了一天不工作就很恐慌的人”、“不加班没钱赚,感觉就要死于安乐” 。
这是林肖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关于加班的讨论 。这群年轻人有着相同的烦恼,被工作的快节奏和kpi(绩效考核)练就出强大的自驱力 。一旦休息,就会感到恐慌不安 。
近一年来,随着“996”、“大小周”等话题的广受热议,大厂的加班文化也慢慢在退热 。字节跳动、快手、Boss直聘等多家互联网公司都已宣布取消“大小周” 。近日,连格力这样传统企业也宣布实行双休制 。
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作制度的调整,能放缓快车道上的工作与生活吗?
“工贼”?林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互联网运营负责人 。来上海半年,他每晚都在10点后才离开公司 。最近一个月,办公软件显示,林肖每天的工作时长平均为12.6个小时 。
加班不是公司的强制要求 。公司明文规定的朝九晚五,到林肖这里,变成了自愿的“996” 。即使有双休,林肖也会抽出一天到咖啡厅,抽出电脑继续工作 。
林肖所在的团队也成了公司的“内卷发起人” 。他发现隔壁部门晚上的灯熄得越来越晚,也听到过同事抱怨加班的风气,“把整个公司的人都‘卷’了起来 。”
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乐观地预估100年后的生活:每周只需工作15个小时 。人类最紧要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自由、消磨光阴?
如今,距离这个畅想的时间不到9年,每天三小时的工作制却遥远得宛如天方夜谭 。许多像林肖一样的年轻人患上了“时间焦虑症”,一休息起来就没有安全感 。
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在北京工作的王敏就习惯了下班后主动加班 。她通常会在7点下班,经1小时的通勤回到家里 。吃饭洗漱之后,又在晚上10点开始工作,直到12点才休息 。
到另一家互联网内容公司应聘时,上司明确告诉她,公司没有加班风气 。她先是感到诧异,入职后偷偷观察身边的同事:他们的确会按时下班,但大多带着电脑回家,继续白天没写完的稿子 。“其实就是隐形加班 。”她说 。
在互联网公司,很多工作无需固定场合,一台随身携带的电脑,就是所有人的移动工位 。
对王敏而言,不管公司上下班制度如何变更,对工作时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月度kpi 。为了完成绩效 。她常常同时操作多个项目,难以完成的工作量,只能靠自愿延长工作时长来填补 。
有一次,她在上海出差采访,在酒店看完资料,已是深夜 。她想起手头另一个漫画的项目,只能熬夜到凌晨三点,写完文案,倒头睡去 。第二天9点,又得开始采访 。
推荐阅读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肯德基、喜茶供应商「宝立食品」要上市;文和友旗下茶饮品牌「MAMACHA」杭州首店开业;中国邮政进军咖啡领域|消研所周报
- 瑞声科技|红米K50电竞版最大看点?实测揭秘「安卓第一4D振感」,摸完馋哭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