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新浪潮|自动驾驶,画大饼不灵了?( 三 )


按照谷歌一派的设想,L4级别自动驾驶将取代司机,颠覆整个出行行业,Robotaxi则是自动驾驶最好的商业化落地场景 。Auto X CEO肖健雄曾公开表示,如果把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完全替代掉,那么Robotaxi将是一个6万亿美元的市场 。
为了提前瓜分这6万亿美元的市场,十二年的时间里,谷歌、通用、Uber等行业巨头们前仆后继投身其中 。The Information统计发现,2020年,各家公司在自动驾驶业务上已经累计花掉了约160亿美元 。
花这么多时间,砸了这么多钱,Robotaxi企业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依旧遥不可期 。比如,最近宣传迈入商业化收费进程的百度萝卜快跑,实际上只能在相对封闭、单一的路上试点运营,并且车上还需要配备安全员 。
在马潍看来:“无人驾驶要想大规模地商业化落地需要具备三点要素,第一技术成熟度,第二法律法规容忍度,第三成本接受度 。”目前相应的法律法规迟迟没有出台 。而打造一辆无人车的成本极高,百度此前公布一辆无人车成本是48万元 。
最难的是技术突破,既然是无人驾驶,那么Robotaxi企业需要解决一个司机面临的所有极端场景 。大部分Robotaxi玩家能实现解决超过90%的行驶场景,但剩下10%甚至是1%的极端场景,则需要耗费比前面90%多得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
“谷歌已经投入了十二年花费了上百亿美金,接下来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金钱?没有人知道 。”马潍指出:“Robotaxi的投资回报有极大不确定性 。”
稍微财大气粗一点的玩家,比如百度、滴滴、谷歌还愿意继续烧钱投入Robotaxi,而其余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Robotaxi们,未来变得岌岌可危 。
拼刺刀的时候到了2021年,投资人面对自动驾驶赛道的心态也变了 。
“早些年,投资人投资自动驾驶项目没有什么章法,对于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也比较乐观 。”易观分析师何奇对深途分析道:“过了这么多年,投资人意识到Robotaxi没法短时间量产落地 。但投资是需要变现的,不少投资人有点儿急了,开始重点关注项目的商业化落地 。”
单纯的Robotaxi业务难以支撑一家创业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玩家不得不另寻他路 。今年拿到融资的自动驾驶公司,也大多讲起了新的故事 。
比如,在原有的L4自动驾驶业务基础上,小马智行杀入了造车行业 。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也宣布启动造车业务 。百度也在年初正式加入造车大军,讲起了造车的故事 。
但造车是一项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很难见到回报的生意,并不适合所有玩家 。李斌曾说,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 。如今看来,自动驾驶公司投入造车风险重重 。36氪报道称,小马智行的乘用车“造车”计划目前趋于停滞,位于上海嘉定的十余人造车团队也将面临调整,团队部分成员已经离开 。不过,小马智行回应称,关于最近小马智行造车传言均为不实信息,正在持续稳步的进行自动驾驶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
一些玩家把目光转向了一些相对“冷清”的赛道 。
比如:Robotruck(无人卡车)、智能驾驶Tier 1(一级供应商)、无人配送、Robobus(无人公交)……这些属于低风险、易落地,但市场想象空间没那么大的场景 。
自动驾驶新浪潮|自动驾驶,画大饼不灵了?
文章图片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等不来”的Robotaxi业务,自动驾驶玩家转型做商用车业务,反而更容易商业化落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