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豆瓣的冬天( 三 )


有一段时期,豆瓣小组中流行一些主打擦边球内容的小组,尤以“请不要害羞”这类为代表,组内长期充斥自拍自晒图片,且在夜间为流量高峰期,也是那段时间,豆瓣小组一时有了“炮组”名号 。而消失前有着近50万组员的“吃喝玩乐在北京”小组也终因这类问题不再于公共页面出现 。
鹅组不同 。据鹅组管理员之一的柳无码对媒体讲述,建组之初的管理风格十分宽松,但有一条严格把控,不许发自拍 。此外,鹅组的风靡和壮大,主要有两方面重要原因 。
首先和豆瓣的大APP战略相关 。
豆瓣最早的、各功能遍地开花的移动战略可以说是一次失败 。2014年下半年开始,豆瓣要做一个大APP的战略浮出水面 。当年2.0版本的广告语是,汇集一亿人的生活趣味 。以往更强调友邻之间社交性的微博型主页变成微博型和内容推荐型交替出现,这类似快手在学习抖音之后所推出的两种内容机制,由此豆瓣逐渐将站内内容打通 。
豆瓣的内容消费功能逐渐凸显,不需要加入任何小组就可以看到各类小组最新的热门帖子,这给小组整体的发展带来活力 。鹅组的高速成长,始于这一时期 。
第二件促使鹅组壮大的是国内饭圈文化的发展 。从时间节点看,它发端于2014年一些在韩国娱乐公司闯荡的流量明星纷纷回国发展 。这同时也是大陆娱乐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鹅组管理员就曾说,鹅组第一次经历粉丝掐架,就在2014年,起因正是“四大流量小生”的粉丝在组内刷版吵架 。
从最早因不满“康熙来了”小组讨论方向而自建小组,从讨论节目中的八卦延伸到讨论当下娱乐圈的隐事秘闻,因年轻女性用户众多,讨论话题逐渐又延伸到当代女性的权利问题 。和许多被雪藏的怪诞小组不同,鹅组在豆瓣的壮大其实一直有迹可循 。
豆瓣流量策略生效之后,和鹅组一同发展起来的小组还有不少,如2016年创建至今已有86万组员的生活组, 2018年创建的“哈哈哈哈”笑话小组 。在经历了各种关停风波之后,和此前较为宽松的风格不同,豆瓣2018年开始主动加强对小组内容的多重管控 。
03 何去何从2018年,豆瓣开始自建各种讨论小组 。官方日剧、韩剧等小组于这一时期成立,同时,豆瓣开始联系部分高流量小组的管理员,讨论小组管理事宜 。2018年3月,豆瓣就曾联系当时还叫“八卦来了”的鹅组原管理员,讨论把组名换掉 。审核组员的任务也在此后被官方接管 。
尽管豆瓣并非主流移动产品,但豆瓣开始自查自纠的时间节点,和抖音等产品开始整改的时间点一致 。看似偏居一隅,豆瓣小组的整个发展方向其实早已融入洪流之中 。
时移事迁,娱乐八卦逐渐被纳入严管范畴 。同时受到多方注意的,还有豆瓣另外几个八卦大组 。因为极简的功能设计、便捷的参与方式,相比鹅组创建已有10多年,网友慕名聚集豆瓣小组讨论娱乐八卦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新组热了起来 。“自由吃瓜基地”建于2016年,艾玛花园、青青草原建于2018年,几年时间,都已成高流量娱乐大组,但也都逐渐湮灭 。豆瓣小组实在承载了中文互联网太多无处安放的话题和争辩 。
对至今商业模式依然以广告为主的豆瓣来说,这些高流量小组有着拉动日活的作用,极具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又时刻游走在法律法规所划定的边缘 。如何管理这类娱乐八卦小组,仅从一些细节处理上,都不难看出豆瓣的纠结 。
同样以鹅组为例 。2019年10月,鹅组就曾和另外几个大组一道被豆瓣雪藏过,且在接下来两年时间内,又多次因监管问题被整改、禁回复 。豆瓣对鹅组始终没有采取永久雪藏的办法,尽管它依旧难以被搜索到,目前也属禁止加入的状态 。但吃瓜群众还是有办法找到它的入口,浏览最新帖子,对帖子进行点赞 。处于类似管理之下的还有自由吃瓜小组 。这类流量大组都无法被直接搜索到,但总有接触到它们的途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