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银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二 )


文章插图
松江鲈头及体前部宽且平扁,向后渐细且侧扁 。头大,头背面的棘和棱被皮肤所盖 。口大,端位 。上、下颌,犁骨和颚骨均有绒毛状细牙 。眼上侧位,眼间距较狭下凹 。前鳃盖骨后缘有四棘,上棘最大,端部呈钩状,翘向后上方 。鳃孔宽大 。前鳃盖骨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故又称四鳃鲈 。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体裸露无鳞,有粒状和细刺状的皮质突起 。背鳍2个,在基部稍相连,起点在胸鳍腋部上方,后端近尾鳍基部 。臀鳍长,无鳍棘 。胸鳍宽大,椭圆形 。腹鳍腹位,狭小,基部相互靠近 。尾鳍截形,后缘稍圆 。体背侧黄褐色、灰褐色,腹侧黄白 。其体色可随环境和生理状态发生变化 。体侧具4条暗褐色横带,吻侧和眼下各具1条暗带 。成鱼头侧前鳃盖骨后缘为桔红色,在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繁殖期尤为鲜艳 。臀鳍基底具一纵行的桔黄色条纹 。腹鳍灰白色,其余各鳍均黄褐色,并有几行黑褐色的斑条 。第一背鳍前部、胸鳍和尾鳍基部各具1黑褐色斑块 。在繁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似4片鳃叶外露,由此得名“四鳃鲈” 。长江鲥鱼长江鲥鱼被称为“鱼中之王”,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 。
【银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银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银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银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 。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 。鳃耙细密 。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 。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 。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 。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 。臀鳍18~20 。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 。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黄唇鱼黄唇鱼为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区,通常生活在海水、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 。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则以虾类为食 。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珠江口海域、浙江杭州湾舟山海域、福建闽江口泉州湾海域等江河出口海域 。
银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银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松花江鳜鱼松花江鳜鱼,又称鳜鱼、鲫鱼、调味鱼,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是一种富含并养殖的食用淡水鱼 。它的身体颜色是黄色或橄榄棕色,身体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小斑点 。它黑色的腹部是灰白色的 。它主要吃那些小鱼,尾巴是黑色和棕色的 。
银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银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鳜(学名:Siniperca chuatsi)是鮨科、鳜属的鱼类 。体高,侧扁,眼后背部显著隆起 。头中大 。吻尖突,吻长大于眼径 。眼中大,略大于眼间隔 。口大,端位,斜裂 。具一辅上颌骨 。上颌骨后端伸达或伸越眼后缘下方,下颌突出 。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群,两颌前部数齿扩大或犬齿 。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下角及下缘各具2小棘 。鳃盖后缘有2扁棘 。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 。鳃盖条7 。鳃耙棒状,上有细齿 。头、体被小圆鳞,吻部和眼间无鳞 。侧线完全,伸达尾鳍基 。背鳍连续,始于胸鳍基上方,鳍棘部为鳍条部基底长2.1~2.3倍 。臀鳍始于背鳍最后鳍条下方 。腹鳍胸位,始于胸鳍基下方 。胸鳍和尾鳍圆形 。体背侧棕黄色,腹面白色 。体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斑块和斑点 。自吻端经眼至背鳍第至第三鳍棘基底有1条黑褐色斜纹,在第六至第八鳍棘下方有1条垂直宽纹 。背侧背鳍基底有4~5个斑块 。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具黑色点斑 。胸鳍和腹鳍浅色 。鳜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水体中,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出活动觅食 。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终生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水系 。太湖银鱼太湖银鱼属于 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 。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大,俗称面丈鱼、面条鱼 。太湖银鱼与 白虾、白水鱼并称“ 太湖三宝” 。太湖银鱼形如 玉簪,细嫩透明,色泽如银,故名银鱼 。1987年的产量为885.4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