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关闭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还只能关半年( 三 )


就微信朋友圈广告存在的上述问题,《消费者报道》尝试联系微信官方客服。对于“怎么屏蔽朋友圈广告”的问题,“腾讯客服”微信公众号的机器人客服给出的回答是“选择该条广告右上角>关闭当前这条广告”。至于如何永久关闭广告,机器人客服并未给出相应的回答。《消费者报道》多次拨打腾讯的客服电话,均无法接通人工客服。
就微信朋友圈广告存在的问题,《消费者报道》向腾讯公司微信业务公共关系相关负责人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获任何回复。
面对互联网信息霸权,消费者只能忍?
2015年1月,微信正式上线朋友圈商业广告,首批共投放3个广告,每个投放1000万用户,一共3000万个。自此,朋友圈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朋友圈广告带来的各种问题,如隐私问题、霸王条款等,也在困扰着数以亿计的微信用户。
实际上,朋友圈广告只是当今互联网信息霸权的冰山一角。精准推送广告、大数据杀熟、不能屏蔽和关闭广告信息……一旦用户开始使用App,各种霸王条款便接踵而至。当企业使用先进的大数据和算法技术,试图更“懂”用户时,还需要考虑到这样的精准服务是否会超出用户的正常期待,让用户感到不安和被打扰。
对此,郭小明指出,在用户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上,互联网企业普遍通过设置冗长的电子协议并掺杂“霸王条款”、诱导甚至“强迫”用户勾选信息获取和使用授权、擅自监控甚至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方式,来打法律的擦边球。如果用户反映自身隐私权受到侵犯,互联网公司均会用已获得用户授权为由脱责。
而在国外,针对个性化广告的问题早有大额罚单开出。2019年年初,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就因违反了于2018年5月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而被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CNIL处以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人们个人信息权利意识的提升,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权益也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马锦林律师指出,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个人网络信息的保护日趋完善,最新通过的《民法典》设专章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并将如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均列入个人信息的范畴,今后互联网企业在获取和使用用户的以上信息时将会受到更加严格的规制,一旦存在过度处理的行为,即有构成侵犯用户隐私权的风险。
《消费者报道》认为,互联网企业在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上,应该增加算法技术的透明度,并赋予用户自由选择和控制个人标签的能力。同时,消费者一旦遇到互联网平台侵犯自己信息权利的问题,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