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自己的书

回想了一下从高中起读过的书,不算很多,多多少少都忘了很多,有的甚至留下来的只是那浅浅几句话,记忆更深刻的当时阅读是的那一份心境,发现珍宝似的激动,或者剥开迷雾似的豁然。真正带给自己影响的书籍应该有很多学类,心理学类,艺术类都带给自己不同体验。
文学类艺术类的书籍是体会这大千世界,人性之丰富,生活之趣味,爱恨执迷之难以逃脱,而灵修类的书籍是让我在这红尘世界里深深体验折腾后保持一份出离的清醒。
《钻石途径》是在高一的时候一个很好的朋友推荐给我,当时她在接受心理治疗,因为她的推荐后来知道了“胡茵梦”这个名字,但是对灵修类的书籍都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只是到了高三,当时男友把《恩宠与勇气》当做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推荐给我读,这算是是涉猎的第一本超个人心理学的书,当时对于灵修对于超个人心理学没什么意识,我就在高三紧迫课业的在空闲时间读,每晚睡前读十几页,发现这种心理学和禅修结合在一起的书对于当时处理自己的一些情绪很有帮助,也让自己对于自己青春期时期的各种念头情绪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几遍讲到一些关于佛洛依德,关于荣格,关于宗教的理论,冥冥中有种感觉,以后必定还要继续接触这类书籍,似乎当时就觉得有一个通道打开了,这是认识我自己的一个契机。
在大一的时候粗略把克氏的某些书也读了,但忘的比较快,还读了佩玛丘卓的《转逆境为喜悦》,还有《踏上心灵的幽境》,对于“觉察”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认识,对于看待人生的角度,对于所经历的苦痛也有了一些体悟,也对于心灵之暗夜有了更加臣服的心态。
《生命的不可思议》,以及心探索出版的《一个人,从心活》,《当下的力量》,《少有人走的路》,还有安妮宝贝后期的一些书,大概都是对于一个人真正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自我成长,觉察生活中每天的情绪念头,这一生自己的所谓业力,或者每天经历的鸡零狗碎的现实生活,都有了一些更加多元的看法。可能至今为止,依旧觉得这些处理情绪,讨论人生各种议题,探索内心症结的文字是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允许了自己的脆弱,允许了自己的无力。
读的书不多,年少时看了不少小的资情调之书,偶尔又读史铁生的书清醒自己,格局不大,而且都还忘了差不多。影响自己的书很多很多,毕竟很多书都在当时当刻带给自己不同的触动,不管是清醒的心理灵修书籍或者在青春年少时可算炙热多情的文学书籍,也或许其他类型的书,都在不同程度上深深浅浅雕刻了现在的这颗心。
【影响自己的书】其实到现在为止读书也还是没有养成一个规律的习惯,都是泛泛体会,有的读的快,忘的快,也未曾写下太多感受,未曾输出太多思考,但是写下来的时候,仿佛在讲给自己听,只是写下最真实的感受,不去犹疑,更贴近内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