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地位影响职场心理压力

近年来,一些职工出现心理问题,个别职工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极端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工作节奏加快、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矛盾日益
近年来,部分员工出现心理问题,部分员工因心理压力过大出现极端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工作节奏加快、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加强心理疏导、维护员工心理健康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根据心理压力的反应理论、刺激理论和认知交互理论,分析了员工心理压力的内外因素 。
就业问题是员工心理压力的直接来源
就业权是员工最重要的权利,是员工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和前提 。在新的就业格局下,员工的就业流动越来越频繁,就业单位的变化日益加快,带来了员工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其缺乏就业安全感 。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背景下,一些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生产低端产品向生产高端产品转变,这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他们面临着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压力 。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利润,故意降低人工成本,这一方面导致员工工资低,另一方面迫使员工为了获得更多收入而延长工作时间,使员工长时间加班,身心得不到有效调节,造成过度紧张 。当前,经济关系和劳动力发生深刻变化,规范就业的法律政策不够健全,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公平就业、平等签约等职工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
劳动关系是企业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和员工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对资本的需求旺盛,强化了资本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资本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中起主导作用 。一些经营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忽视劳动法律政策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忽视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忽视员工为企业发展创造的价值,把员工当成廉价劳动力 。部分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方法陈旧,厂规代替法规,片面强调企业权益,忽视员工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员工权益的现象 。部分员工劳动技能单一,自主创业能力弱,就业领域狭窄,难以适应契约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新形势 。他们缺乏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正常渠道,将劳动关系矛盾内化为心理压力并逐渐累积,导致少数员工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
民生问题是员工心理压力的现实根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职工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 。收入分配是员工经济利益的核心,直接影响员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公平 。然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员工面临着工资收入低、工资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等突出问题 。关心员工健康,维护员工生命安全,关系到员工最根本的利益 。但一些企业存在生产环境差、职业危害严重、加班严重等突出问题 。社保关系到职工的基本生活,但非公企业存在普通职工参保率低、农民工参保难等突出问题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职工就医社会化 。但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不参加基本社会医疗保险,面临职工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住房保障的属性,使得普通劳动者对住房充满期待 。这些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影响着员工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又有着复杂的心态和心理压力 。
非公企业大多位于城市,员工多为农民工 。他们面临着经济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健康风险多、医疗负担重、保障低甚至没有保障、教育和住房负担重等现实问题 。,这些都是导致他们心理失衡和压力过大的重要因素 。选择在城市工作或定居,意味着要承受城市生活背后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沉重的生活负担 。他们在城市就业或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使他们难以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造成了非公企业员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巨大心理落差 。有的员工觉得城市的繁华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心中的理想是一次又一次的规划,现实中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幻灭 。
社会地位是员工心理压力的深层根源
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 。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调整,各种思潮激荡,导致部分员工的思想受到负面影响,产生了一些失落的心态和悲观的心态 。一些企业往往会弱化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忽视员工的主人翁权利,损害员工的利益,使部分员工感到心理感受被剥夺 。部分投资者和经营者不重视企业与员工的共建,不重视与员工的资产权益分享,拉大了与员工的心理距离,让部分员工感到矛盾甚至对立 。由于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一些员工遇到了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和职业自豪感 。
情绪混乱是新生代员工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企业生产是流水线,管理是程序化的,机器是员工的纽带,程序是层级的连接,员工被机器带走,被程序控制,这是机械化大生产中员工真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非公企业部分员工反映,每天上班机械地像机器人,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常生活方式,简单的机械动作在工作中重复 。有员工反映,基层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简单粗暴,缺乏人格尊重,使得本已枯燥的工作越来越有压力和无奈 。管理模式缺乏人文关怀,使得少数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 。
据湖北省总工会抽样调查,非公企业未婚员工占1/4,一线员工中未婚员工较多 。这些员工正处于情感需求强烈的时期,尤其是远离家乡、亲人、同学、朋友的新生代员工,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工作、生活中的朋友,更希望找到家庭伴侣 。部分员工反映,工作之余没有朋友,没有伙伴,员工之间没有学习、活动、交流、沟通的平台,缺乏精神支持,缺乏业余生活 。
在一些企业,由于岗位不同,男女性别分布相对集中,在一些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异性,男女之间很难找到相处交流的机会 。因为新生代员工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在恋爱中随机应变,有些人无法正确面对和解决婚恋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
【社会地位影响职场心理压力】部分新生代员工处于心理波动大、控制能力差的时期,也缺少导师和朋友 。心理问题一旦发生或发展成心理疾病,同事和合作伙伴基本上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企业简单粗暴的管理更强化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