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文 | 书影君


01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人如果到了70岁,应该是满头白发,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但是,有这么一位75岁的印度老头,最近却烦恼多多。因为有人威胁要把他送到养老院,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居然是他的——爸爸!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印度喜剧电影《102岁仍未老》,讲述了一个奇葩故事,一位102岁却依然健康的父亲,要为自己75岁的儿子重新找回独立自我。
提起印度影片,这几年在国内可谓风生水起,以《摔跤吧,爸爸》《起跑线》《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为代表,一批情节精彩思想深刻的影片,将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刻板印象彻底颠覆,甚至颇有一些惊艳之感。
在细细品味这些印度影片之后,我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觉,影片都是在关注活生生的人,这些人不一定是成功商人、影视巨星,但却一定是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的普通人。


02 巴布,一位75岁的退休教师,不苟言笑,性格刻板暴躁。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巴布在自己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当中,早就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比如他洗澡一定不超过15分钟,否则就会感冒;他坚决不会在外边过夜,因为睡惯了自己的床铺;严格保持血压稳定,并每天打电话给医生确认自己的就诊时间;他对待陌生人充满警惕,感觉人生已经到头,无趣无聊无希望。
总之,巴布是典型的老年人心态,既怕活着,又怕死去。
但就是这么一位性格古怪的75岁老人,他的父亲居然还健在,而且还是一个童心未泯、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老顽童。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达特里,巴布的父亲,生理年龄102岁,心理年龄26岁。他穿鲜艳的西装,腰板硬朗、腿脚利索,喜欢四处游荡交朋友,听陌生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老爸达特里和儿子巴布的生活习惯和人生理念完全相反。
比如达特里爱看国家地理,而巴布只喜欢看瑜伽节目。他向儿子建议,多看看探索频道。儿子巴布不耐烦地说,“我都75岁了,我不想再探索什么世界了!”
在家里,达特里也与儿子分开用冰箱。儿子巴布的冰箱里冷清凄凉,寡淡如水。而达特里的冰箱里,色彩鲜艳地摆满各种零食蛋糕巧克力和饮料。不为吃,只因为打开冰箱的感觉超爽!


03 一天,老爷子达特里兴冲冲地回家,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超越一位中国的老寿星,以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的名义,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位中国老人已经118岁了,老爷子信心满满地说,“还有16年,我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啦!”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但是,在达特里和他的理想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障碍,那就是他这个整天死气沉沉的75岁儿子——巴布。
按照老爷子的话来说,老气横秋、无所事事、死气沉沉的人,对健康的危害超过烟草。要想获得长寿,必须远离这样的人!而不幸的是,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巴布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达特里决定远离儿子,并把他送到养老院里去。
巴布显然对老爸这个异想天开的决定愤怒抵制,他打死也不离开这所出生时就居住的房子,也坚决不愿意和一帮陌生老人住在一起。
巴布是一个龟毛到家的人,谁动了他的窗帘,都会让他一晚上睡不着。“还记得上次你动了卫生间的一块地砖吗?它让我便秘了六个月!”巴布冲老爸大喊。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看到自己的儿子对这件事如此抗拒,达特里也给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除非找回原来的巴布,那个不是死气沉沉的巴布。
为了避免被送到养老院,巴布需要按照父亲的安排,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巴布给自己已经去世的妻子写封情书,重新找回爱的能力。
二、巴布要骂自己的医生一顿,然后远离医生,谁会没病找病?
三、巴布要把自己用了65年的一条旧毯子剪掉。
达特里认为,人老的第一个迹象,就是在旧物中寻找慰籍,巴布对这块旧毯子情有独钟,意味着对新事物关上了大门,
而最后一项任务,巴布要忘掉自己的儿子。
提起巴布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阿莫,达特里有一肚子的怨气。巴布供养儿子阿莫出国留学成家,耗尽了自己的财产,而阿莫移民美国后,便开始疏远自己的父亲。每隔六个月才象征性地打个电话回来,甚至连自己的妈妈去世,都找了理由没有赶回来。
但是,巴布就是一个惜子如命的男人,他不惜乞求儿子抽空回印度来看自己,就仿佛乞讨儿子对自己的爱。
老爷子达特里则说,“要是儿子长成了一个混蛋,就忘了他吧,记住他的童年就行了。”


04 说实话,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父亲送儿子进养老院”这个脑洞大开的故事创意,并借此剖析了人们共通的几个情感困境。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但是影片情节编排的不是特别出色,大段大段的吐露心声、真情告白,给我造成了煽情过度的印象。我想,如果要教育儿子具有独立精神,为何不在巴布小时候便开始?非要等到他75岁了才开始素质教育、亲情教育,还有用吗?
但我之所以要聊聊这部影片,主要就是影片中有几个观点深深地触动到我,可以让我有所思考。


何谓老人?
影片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何谓老人?
我一直认为,“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衡量一个人的年纪大小,有社会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三个标准,而社会年龄只是标准之一。尤其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均大幅增加,七十古来稀,变成了八十、九十不稀奇!
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对待外界事物失去好奇心,处处以熬时间的态度度过每一天,他才是真正的老了。
有些人年纪轻轻,但就是暮气沉沉、慵懒倦怠。他们对待任何事物的口头禅就是三个字“没意思”或者“没有用”。在他们的世界里,早就到了人生地图的边界,一切路都是走过的路,一切人都是认识的人。他的人生一眼就可以看到尽头,每天活着只是在重复过往。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而有些人年已古稀,但兴趣盎然,对陌生事物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他们来讲,每一天都是新的,因为总有认识不完的有趣人,学习不完的有趣事。他们的生命里,每一天都是五彩缤纷,哪里可以看到暮色沉沉?
你说,哪类人是老人?哪类人又是年轻人?


精神与物质的“断舍离”
儿子巴布依恋一条自己盖了65年的旧毯子,甚至视若生命。这代表了一种深陷过往不能自拔的心理困境。前几年流行一本书《断舍离》,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著。教导人们要懂得过减法生活,放弃生命之中不必要的身外之物,从而达到一种身心自由的境界。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的欲望丰沛,期望得到更多的身外之物,以获得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永远处于相对状态,你认为住上150平米的房子就心安了,但很快就发现了住别墅的朋友;你以为开30万的车就满足了,但很快就看到公司同事买的法拉利。
这种建立在外部评价对比之上的幸福感,很容易被摧毁。毕竟世界上有钱人太多了,分分钟会把一个人的自信碾压成灰。
我认为,一个人要追求永恒的宁静与幸福,只能向自己内心去寻找。当你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使自己心灵地图被一点点扩大时;当你通过静心养性及不断接触美好事物,使自己对微小却确定的幸福感知越来越敏锐时;当你具有助人舍得的境界,使自己因为帮助他人而获得满足时。
那种幸福感会充盈自己的内心,并且持久而悠长,却与外界没有太多的关系。


为何家会伤人?
老爷子对待巴布的儿子、自己的孙子的态度,也让我思考良多。
我们大多数人,日常最多的烦恼,总是来自于亲人间的情感纠缠之中。商品社会,越来越多的利益纠葛,使许多家庭兄弟反目,亲人成仇。但因为中国人崇尚血缘关系,以血缘的亲疏来判断他人与自己关系的远近,所以对待亲情格外看重,有时甚至到了不论利弊、不问是非的地步,“亲不亲一家人”嘛!
中国人的爱总是向下的,父母为了子女,甘愿付出一切而不觉其苦。倘若不幸遇到子女成年后,不孝不亲,父母总是深陷于子女童年时可爱天真的回忆中,痛苦却不能自拔。爱也不能,恨也不是,毕竟父子母女一场,很难一刀两断。甚至以宿命论来解释情感困境,归因为是自己“上辈子作孽”,所以这辈子“有孽子来报应!”却很少能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毅然处理。
即便有父母与子女闹上法庭,断了彼此的法律关系,但最终无论谁输谁赢,这个家庭在其身处的社会舆论评价体系中,往往不被理解和尊重,甚至会会被评价为“父不父,子不子,不讲亲情,丢人现眼。”
有人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而我认为,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不分是非的爱,凡事都有底线,家庭也不例外。
父母与子女,本就是各自独立的个体,虽然有生养之恩,扶老之责,但对待不尽责的父母或不尽孝的子女,若后果严重,法律早有规制。可以剥夺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或强制子女履行对父母的扶养义务,而不能任由公序良俗来自行解决。
影片中,我很欣赏老爷子对待这种“孽子”的超然态度:要是儿子长成了一个混蛋,就忘了他吧,记住他的童年就行了。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
文章图片
这种做人态度,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断舍离”,需要大智慧、大勇气。
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定是有两条标准: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
经济独立,可以令我们不用寄人篱下,肉体不至于困于物质世界而不能自拔。而精神独立,可以令我们不依附于他人的思考而思考,不屈服于权威和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负责。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站得稳、立得正、走得快的人!也才能获得人生终极的幸福感。
【儿子,你太老了,我准备把你送到养老院去!】能令我深入思考一些人生问题,恐怕就是电影对于我最大的意义之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