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元宇宙还没捂热,Web3又是什么鬼?( 二 )


横空出世的Web3有一点好 , 就是跑得比谁都快 , 就在古典互联网的遗老遗少们还在追忆似水年华时 , 发明古典互联网这个词的人们已经开始鼓吹不破不立了 , 在历次前沿概念的宣传里 , 都有他们的身影 。
NFT出来的时候 , 是他们在热炒数字收藏品 , 元宇宙出来的时候 , 是他们在推Dapp里可以挖矿买房 , 几年前的ICO没能成功 , 于是又换了DAO出来接客 , 最新的概念则是Web3 , 不出所料的 , 再次被称作是具有划时代的价值 。
一次可以是巧合 , 两次也可以是 , 次次都有你们这帮人 , 不太对劲儿吧?
只能说 , 币圈一日 , 人间三年 , 不愧是专业的互联网革命发行商 , 永远在激动的征程上 , 就是从来不出合订本 。
在Brian Brook的视频里 , 他的那句典型游说话术——「要确保Web3革命发生在美国」——不仅穿透了参议员们的小心思 , 也击碎了简中币圈的小算盘 , 一个个的热泪盈眶 , 高呼新的竞争已经到来 。
过于廉价的共情 , 只是滥情而已 。
我多少还是能够理解这套玩法的本质 , 因为手里只有一个锤子 , 所以看什么都是钉子 , 也只能是钉子 , 一切都是体制问题 , 一切也都可以通过数字钱包和记账来解决 , 夺回我们的互联网所有权 , 就从买币开始 , 小伙子 , 我看你天赋异禀 , 必是武学奇才 , 我手里有几个币 , 要不考虑考虑……
是的 , 我们都躺在阴沟里 , 需要有人仰望星空 , 不过要小心的是 , 那片星空可能只是一顶帐篷的画布 。
Web3的理念当然很好 , 一个由所有用户参与构建并拥有产权的去中心化互联网 , 没有理由不会吸引那些对数字世界依旧怀有理想主义的技术爱好者 , 但是复杂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被简单化的抹消 , 尤其是兜售万能药片的行为 , 都是在寻找下一茬韭菜罢了 。
我还记得在古旧的Web 2.0时代 , P2P技术也曾代表过互联网的未来 , 人人皆可付出和人人皆可获益的去中心化机制 , 一度提供了无比宽广的想象空间 。
【元宇宙|元宇宙还没捂热,Web3又是什么鬼?】那时 , 迅雷因其拒绝回馈的「吸血」设计而遭遍地喊打 , 各大论坛盛行的句子是「做一个有种的男人」 , 海盗湾没有被接连不断的官司缠身 , Aaron Swartz也还没有自杀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迅雷讽刺性的成为了唯一活下来的上市公司 , 乔布斯用iPod和「你可以不用做一个小偷」挽救了被逼到悬崖边的唱片公司 , Netflix覆盖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 , 而中国的网民也获得了超前点播这种追剧福利 。
大家依然都有光明的前途 。
倒是在隐秘之处 , 仍有少数PT站点遵循着古老的法则 , 只有参与多少资源的贡献 , 才能得到多少资源的分配 , 这反而是跨越时空的呼应了Web3的主张 , 却也四野寂寥 , 充分证明了喊出革命的人和参与革命的人往往不是同一拨 。
就用一个Web3的近景实例结束这篇文章吧:
OpenSea是一个NFT交易所 , 你能想到的所有新概念 , 这家公司都用上了 , 总之互联网革命浓度超标就是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