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故事

开普勒一心寻找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排布的规律。这个规律没有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两条规律(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开普勒继续努力,去寻找自己想找的规律。
然而,幸运仍然没有降临,灾难却一个接着一个。特别是在1611年,先是心爱的小女儿去世,接着是政变,自己的靠山鲁道夫皇帝身亡,然后是他的夫人故去。新皇帝对开普勒不感兴趣,可老师嘱咐他制定的精密星表尚未完成。开普勒领不到薪金,雇不起助手,只能一个人单干,没有任何人肯帮助他,国家则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开普勒实在不愿再面对这些伤心事,于是他避居到多瑙河畔的小城林茨,埋头于研究之中,希望能完成老师的遗愿,希望能答谢鲁道夫皇帝对他们师生的知遇之恩,也希望自己能在科学上做出更多的发现。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故事】唯一使他得到安慰的是,这时他有了一位贫穷然而贤惠的妻子。她是木匠的女儿,年龄比他小得多。前妻去世后,由于开普勒的才华和声望,有11位少女有意与这位穷困潦倒然而才华横溢的学者结婚。开普勒则看中了其中地位较低的木匠的女儿,后来的经历表明,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贫穷而勤劳的妻子细心地照料着开普勒的生活,开普勒则整天坐在桌前计算思考。
一天早晨,当阳光照进书房,夫人进来收拾房间时,苦熬了一夜的开普勒突然跳了起来,拉住妻子大叫:“亲爱的,我发现了,感谢上帝将你赐给我,我们是和谐的,宇宙也是和谐的。”他真的找到了行星运动快慢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行星轨道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为寻找这一规律努力了16年。当初,他就是为了寻找这个规律而投奔第谷的,现在,他终于站在老师的肩上,摘取到了这丰硕的果实。第三定律是开普勒后半生努力寻找的目标,而第一、第二定律则是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得到的意外收获。
这三条定律的发现,使开普勒获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然而,他仍然是穷困的。开普勒一直牢记第谷的嘱托,发誓要完成老师的遗愿:制定最精确的星表。他不顾家庭生活的困苦,不顾自己手、眼残疾,不顾几乎得不到分文的报酬,执著地观测、整理数据,终于完成了这一星表——《鲁道夫星表》,以此报答德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对他们师生的长期支持。此星表后来被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和航海家奉为经典,连续使用100多年而几乎未做任何改动。
1627年,开普勒将这部用26年心血编成的《鲁道夫星表》的样本呈送给了皇帝。1629年《星表》开始印刷。开普勒终于完成了自己和老师一生的心愿,使他们的一生都没有虚度,同时也报答了鲁道夫皇帝的知遇之恩。但是,此时他们全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一天晚上,开普勒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辛劳了一生,总算有所成就。可是我却没有面包来养活你们。我一生的研究就到此为止,明天我就去讨回政府欠我20多年的薪金,去给你们找饭吃。他们总不能等到我死才还钱吧?我去几天就回来。”他又把自己最信任的女婿叫过来,对他说:“孩子,这是我写的两句诗,万一我回不来了,就把它刻在我的墓碑上。”这两句诗是:

我欲测天高,如今又量地深。
上天赐予我灵魂,大地收容我的俗身。
3天后,在讨债路上的一个小旅店里,贫病交加又突患伤寒的开普勒,在孤独、饥饿和高烧中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对他极为不公的世界。这一天是1630年的11月15日。
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和伽利略相继在黎明前的寒夜中离去,然而,朝霞已被他们的生命和心血点燃,黑暗即将过去,旭日正在东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