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杨绛先生已去一年,世人都曾感叹,“你们仨” 终于在天上团聚,那个文风活泼、点睛犀利的时代隐者阿季回家了。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仨:Mom、Pop、圆。即杨绛、钱钟书、钱瑗。我们仨,原本是钱瑗住院期间想写的回忆录,可惜命运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年迈孤独的杨绛,因为他俩已经不辞而别,一生都很幸福的我们仨,此刻怎叫人不觉凄凉与怀念,唯有做梦与书写,才能让他俩重回身边,陪着走完这最后的漫漫人生路(就像书言: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这也才有我们看到的“我们仨”。

本是源于悼念所作,自然能觉出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愁,可因先生一家的博学巧思与幽默,令《我们仨》读起来时还可带着几分笑意。

我不由得联想到杨绛先生在创作此书陷入回忆时,内心定是温暖缠绵的,然而夜深人静独卧床榻之时呢?

我不禁叹服于先生的坚强,敬服于先生的智慧,折服于先生的风骨。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不外如此。

知道杨绛,源于她与钱钟书那令人倾羡的旷世恋情,在那动荡飘摇的二十世纪,他们相互扶持,一起牵手走过漫长的岁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再感人肺腑的爱情誓言终究抵不过你的一句“我在”。

在平淡如水的文字中,漫淌着是融入他们生命中的爱情,亲情,友情。

在虚幻似真的梦境中,杨绛将生离死别的悲哀形象化,在古驿道的不断寻找中,她不断延迟与钱钟书和女儿分离的时刻,可终究还是要分离,独留她一人在这世上,怀念着我们仨的时光。

即使年轻,我也能差不多朦朦胧胧地体会到先生在书中所表达的对丈夫和女儿的刻骨思念。
他们的爱情让我感叹,这不就是现实中的童话吗?

“我们仨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者我们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罢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
读完此书再回味这几段文字,没有浓墨重彩,却是那么铿锵有力,直抵人心。我们都在问,我们都在求,什么是幸福?“我们仨”就是幸福,我们俩也是幸福,还有你们肆,甚至他们伍……这种幸福来自全身心的热爱生活,来自书香的陪伴,来自对生命的虔诚。万物不为我所有,可为我所用。能用,感激之;不能,是正常……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杨绛先生很平淡很朴素地为我们讲述了1935年到1998年,圆圆从出生到英年早逝的一生琐碎,看似平淡,深思不凡。她说圆圆是她一生的杰作,从看着她出现,到长大,到消失,她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更有着牵肠挂肚的爱。尤其在这样的书香世家、文学大家,和国家有着同样命运的经历后,娓娓道来,如春风拂面,又波涛汹涌,“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浮生若梦,人生本就是梦,只是我们一半是睡在梦里的,一半是活在现实的。人生也全是梦,当你老了,已是物是人非,只能用梦和回忆让现实更好过时,猛然发现,人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要去何方?这时候梦醒了,你也该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