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折叠屏是又一个8848?( 四 )


但OLED本身的材料构成中,发光材料占据生产成本的31%左右——在上游材料供应环节,美、日、韩在市场上仍处于垄断地位,较难实现国产化。
抛开上游材料供应环节不谈,随着越来越多手机厂商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预计上游面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会持续走高,良品率也将在不断试错中实现提升。
当产品成熟度逐渐提升、供应更加稳定,手机厂商的成本随之降低,终端价格也极有可能实现下降。
据DSCC数据,三星Display7.3英寸AMOLED可折叠面板目前的生产成本接近180美元,其预计到2022年可折叠屏生产成本将降至90美元。
现在折叠屏产品的降价信号已经开始显现:一两年前,折叠屏手机的发售价普遍在15000元以上,去年底,小米MIX Fold的价格是9999元,再到刚刚发布的OPPO Find N,价格已经下探至7699元。
但折叠屏手机依然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号:它到底是不是伪需求?又能不能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在OPPO Find N发布之前,小米MIX Fold是市面上价格最低的折叠屏手机,如今它发布不足一年,但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已经跌去了超过3000元。
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卖不动。
有媒体报道称,在二手交易平台,曾有不少人以近10万高价求购华为折叠屏Mate Xs,它的官方最低售价是16999元,但如今消费者以3000-6700元就能买到。
如此一来,关于折叠屏,摆在厂商面前的实则是一道选择题,折叠屏手机到底是一款该走量的产品,还是一款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产品?
选前者,他们要担起卖不动的风险;选后者,他们无异于承认,折叠屏手机的大热是一场虚假繁荣。
参考文献:[1]《OLED产业的材料机遇》,方正证券;
[2]《智能手机深度:“消费升级+创新周期”,手机供应链迎来供需革命》,东吴证券;
[3]《面板行业周期弱化,京东方未来可期》,兴业证券;
[4]《智能手机AMOLED大势所趋,显示面板行业触底回升》,国金证券;
[5]《折叠屏手机即将爆发,零组件多环节受益》,光大证券;
[6]《折叠屏手机的三重难关:量产、降价、应用生态》,界面新闻;
[7]《华为1.8万元折叠屏手机能否力挽危局?》,财经;
[8]《众所期待的折叠屏手机,为啥却是被“诅咒”的?》,虎嗅;
[9]《华为P50 Pocket发布前夕:折叠屏手机价格跳水,卖场每月销售不到10台》,时代财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