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米OV造芯虚与实

来源:光子星球(ID:TMTweb) 作者:文烨豪编辑:吴先之
2021年了,手机厂商又开始造芯片了:
小米发布ISP芯片澎湃C1,vivo发布ISP芯片vivo V1,OPPO发布NPU芯片MariSilicon X ,而三款芯片的宣发话语,均指向自研。
自研芯片,已然成为了国产手机又一战场。
但站在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国产芯片似乎并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故事也已司空见惯。此番背景下,各路手机厂商下场造芯,肚子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01小米OV再战影像
翻看今年小米OV三家拿出的自研芯片,均与影像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其中,小米澎湃C1、vivo V1本就属ISP图像信号处理芯片,而OPPO MariSilicon X虽标榜NPU,但据其芯片产品高级总监姜波所言,MariSilicon X主要是与SoC主平台协同的影像专用NPU。
可见,三方造芯,其内核均离不开现阶段打得火热的影像战场。
众所周知,影像向来是消费者选择手机无法忽视的点,为此,各大手机厂商围绕影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从单纯增加像素,再到摄像头数目增加、联名影像大厂、双目变焦、伸缩镜头等,规格战似乎从未停止。
可是,手机终究不是相机,留给影像硬件的空间有限,规格再强也很难具备相机的画幅与镜头素质,而无论各厂商如何内卷下去,手机影像始终会受物理边界的制约。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就曾表示,由于硬件制约的存在,各手机厂商的影像算法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计算影像成为了各厂商角力的焦点。
简单来说,计算影像即通过手机算法后处理拍摄影像,以此抬高观感。而无论是小米、vivo独立于SoC的ISP,还是OPPO强图像属性的NPU,发力的核心均在于此。
但通常,ISP、NPU都集成在SoC上,而非独立存在,因此各手机厂商很难基于自身需求予以调教,在计算影像领域自然无法拉开差距。
但随着手机市场同质化程度提升、硬件触达瓶颈,各厂商冲击高端市场,自然无法满足于集成SoC所能提供的图像处理能力,自研成为了提升影像质量,走自家特色最为可能的出路。
以MariSilicon X为例,原始数据从CMOS传入MariSilicon X处理,待处理结束后再交由SoC,MariSilicon X作为中转站,能基于OPPO自身需求处理影像数据、影像质量,而非陷入仅依靠SoC的同质化旋窝。
因此,小米 OV造芯选择影像先行,并非伪需求,而是业务使然。毕竟对部分用户而言,PPT里自家样品比竞品观感好过一头所带来的说服力,远比单纯的硬件规格差异来的明显。
而随着小米、vivo、OPPO接连入局,三方在计算影像领域必当短兵相接,而另一面,营销暗战也随之打响。
02“自研”背后的虚与实
无论小米,还是OV,均在自家芯片亮相前后大秀肌肉。这本身并无不妥,只是,手机影像作为系统化工程,涉及CMOS、镜片、镜头模组等多个方面,自研造芯不具备一击必杀的能力。
因此,即使是走在一条看似正确的路上,但如此大费周章全力展示自研芯片,始终让人很难忽视其中的营销意味。
icon|米OV造芯虚与实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小米OV自研芯片的暗面是营销战?
首先,是其自研芯片的难度尚浅。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ISP芯片与SoC芯片制造难度并不在同等量级。
以华为为例,其早在2004年便已投身于手机芯片研发,但距离最后熬出头间隔十余年,其中k3v2、麒麟910接连受挫时,没人觉得造芯是好生意,华为也因此而屡遭调侃。
虽然之后华为凭借麒麟980的强势,摘掉了“爵士不玩游戏”的帽子,但对研发基因相对较弱的小米OV而言,当下已不再是2004年华为下海的时代了,涉足SoC步履艰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