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谁之过()

读《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一点点记录和感想。
伤仲永,谁之过()
文章图片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一位五岁就可做出“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章的“天才儿童”。
但是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做诗不如从前。十九、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说:“他之所以沦为平凡人,是因为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没错。可是仔细想想,一个如此有天资的人,就算不受到后天教育就真的会泯然众人吗?那么我们普通人有些长处或天赋,如果不接受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也会泯然众人吗?如果是的话,那么为什么?究竟谁之过?
答案是:神经元之过。
【伤仲永,谁之过()】
伤仲永,谁之过()
文章图片


神经元是什么?
是构成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怎么了?
神经元自带“优胜劣汰”的功能。

儿童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要远远超过成人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一旦儿童要适应所处的环境,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快速增长。周围的信息是通过适时开启与闭合的“窗户”进入人脑的,环境因素越丰富复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次数则越频繁,因此,就能更快捷地进行学习,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意义。
当快到青春期时,神经元生长的速度放慢,但另外两个成长过程应时而生:一是人脑发现有用的神经元日益巩固;二是无用的神经元连接逐渐消失,因为人脑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裁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种对神经元连接择优汰劣的过程持续人们的一生,但3~12岁则是最关键的时期。可以说,人在幼年时的经验就已经在形塑自己的大脑并设计自己独一无二的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到自己将来如何上学、工作或其他方面的经验。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大卫·苏泽 等著
上文中所提到的神经元的“择胜汰劣”学术上被称为“突触剪切”(Synaptic pruning)过程。我们知道“优胜劣汰”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也适用于我们的身体。萎缩中的废用性萎缩也是这个道理。
神经元亦如是。神经元自带“用进废退”的功能,当你长时间不用某些神经元的时候,他就会慢慢退化直至消失。在2007年,牛津大学学者发文表示,他们比较了8个新生儿和8个成人,发现成年人神经元平均比婴儿少40%。
你运用哪方面神经元多了,他们连接就会紧密,哪方面神经元不用,神经元就会自动修剪掉。而神经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
如果知道了你有哪方面的天赋,请在少年时期(3~12岁)好好的培养它。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人在不懂事的时候并不懂这些。但是我们可以多留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太好时期,不要气馁。(有可能你并不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持续的使用你的天赋。)比如在写作方面,但是如果有兴趣的话,就不用管那么多了,相信兴趣和勤奋的你可以做到写的更好,毕竟有天分的人能有多少呢,其中能把握好自己的天分又有多少呢。
伤仲永,谁之过()
文章图片
神经元的突触剪切并不是不好的,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长大,神经元不得不剪切掉没用的神经元,营养供应其他神经元,把那些神经元养大。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全能的人,很少。(我现在就想知道全科医生是怎么学的,但是我想,全科医生可能也只是所有的都会,但是所有的都不太精的。只是依据“突触剪切”的猜想~)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要好好的利用我们的神经元了,如果你想保持某种能力,不要给大脑一种错觉“我不需要这个能力了。”大脑就会把它当垃圾“扔掉”,而且并没有“几天内仍能恢复”的回收站。想保持这种能力,就要持续的使用这种能力。持续刺激神经,让大脑知道“这种能力对我来说很重要”。
(以下是一个不专业人士的瞎诌……)
我总感觉神经像一棵棵的树。上面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枝杈。而“削掉”那些没用的神经元,让我想到了植物的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端优势:
植物顶芽合成的生物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并且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顶芽强,所以就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表现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
神经与神经元真的像大树与枝杈。那不知道有没有植物的“顶端优势”。(以下是我瞎猜,不必当真……)
倘若你有一种天赋,这是你“神经植物”的顶端,如果一直持续发展这种天赋,那么你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但也是因为“顶端优势”导致你的营养都给了你的天赋,而其他的神经元就会受限。
反之,如果你有一种天赋,但是你并没有发掘或利用。根据神经元“用进废退”的原理,此优势神经元就是慢慢退化。而你的营养就可以分给其他更多的神经元,让他们更加强壮。
以上是我的猜想,但是细想,也不对,因为原理不同…生长激素从上而下的,但是两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反而抑制了它的生长,所以才有顶端优势。但是神经不是啊,我是一个菜鸟,但是大概知道它是通过反馈传导的,和植物的原理完全两个概念啊……
(唉,说了半天还不是因为知识量太少,学的不够深,平时多看书吧!(???︿???))
言归正传,大脑在为我们自动的修理树木,把那些“没用”的旁枝末节修剪掉。而我们是大脑的主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任,就要清楚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我们要重点培养几种能力。
然后需要坚持。持续不断的去培养、保持这种能力。方仲永的例子就足矣给我们警示。想保持身材,就要坚持锻炼。不想伤仲永,也要持续的学习、运用你的能力。

伤仲永,谁之过()
文章图片
以下是《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