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以下理解都是来自我自身,抛砖引玉~

真正的历史大动荡,并不是哪些使我们震惊的宏大而爆裂的场面。而是思想观念和信仰的变化促成了文化的变革。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不过是人类思想不露痕迹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而已。
  • 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 没有找到真正的前进方向而急于先行动起来。想到了老鼠集体跳海的故事。
不管情况如何,我们注定要屈从于群体的力量,这是因为群体的眼光总是短浅的,能够把所有限制他们的规矩一一清除。
  • 动乱是非常可怕的。
想要领导他们,不能根据纯粹的平等理论,而是要去寻找那些能打动他们的事情、能够诱惑他们的东西。
  • 稍微有点想到星爷那个《鹿鼎记》版本里面,小宝和陈近南的对话,emmm,编剧真是写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钱和女人,粗俗是粗俗,但是就是这样的东西,才能引发人的动力。所谓的平等理论,只不过是包装在钱和女人之外的外衣。
只有既不清楚易懂,又显得负担最小的办法,才最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 emmm,我表示,社保,这个我真的是一点也搞不明白。照理来说,这种普罗大众都相关的东西,应该设置得我们这种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可以明了吧。但是活了快三十年了,从来没有搞清楚过。就算是看那种简易版本的分析贴,我都看得云里雾里的。
只有在小说中,才会有那种性格终生都保持不变的人,才会每天做着一成不变的事情。也就是说,只有不变的环境,才能造就不变的性格,而在现实中,我们的性格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和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 我的理解是,别老把自己或者别人框在一个固定的框架里面。你对比一下7年前的自己,看看是否改变了。
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重视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 近两天看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体会到了这种责任感消失之后人会有多险恶。平日里相夫教子的阔家太太们,把女主从家里拖拽出来,撕扯她的衣服,剪掉她的头发,凌虐她的身体。并且,事后,没有一个人受到惩罚。
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为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自我。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群体一方面不容许个体质疑何为真理、何为谬误;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于是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
  • 中世纪,烧死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伽利略。
  • 因为是同性恋,被化学阉割注射雌性激素的图灵。
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对弱者却从不心软。
任何观念,只有采取非常简单的方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因此观念必须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变得通俗易懂。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要致富,先修路。
  •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一旦它们变得根深蒂固,人尽皆知,其威力也就不可抗拒了。
在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如果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话,我会说,必须对它们进行浓缩加工,它们才会形成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人形象。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在与理性的永恒冲突中,情感从未被征服过。
  • 有些时候,人就算知道会被骗,还是会心存一丝侥幸心理。万一是真的呢?万一是有效的呢?
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将不复存在。因此人类自诞生以来便有两大关注点:一是建立某种传统结构,二是当有益的成果变得破败不堪时,人类社会便努力摧毁这种传统。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延续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社会也是不可能进步的。
  • 文化大革命之后,又让我们颂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 从小就被告知是华夏民族,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
毫无疑问,以暴力革命为代价,它可以改变制度等名字,却不能改变其本质。名称不过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标签。
  • 不予评价,各位看官,你觉得呢?
推动各民族演化的,永远不是真理,而是缪误。
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
  • 参照Apple一贯的风格,看一下就知道了,他们一直用的就是这个手法。简洁+重复,是非常有效的推销手段。
  • 再举一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就是我们小时候都会唱的儿歌。儿歌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句子,不断重复。例如,经典儿歌《丢手绢》,是不是听到“丢手绢”这三个字就可以开始立马把整首歌唱下去?
【笔记|《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跟我们在所有其他群体中看到的特征并没有什么不同:容易受到蛊惑、轻信、易变,把良好或恶劣的感情加以夸大、赋予某种道德等。
会议中的群体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而且就像所有群体一样,暗示都是来自享有名望的领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