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半个无用的人

做半个无用的人
文章图片
齐白石《鸟》
刚刚看到齐白石画的一副白鸟画,旁边批注:“己未六月十八日,与门人张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闲话,忽见地上砖纹有磨石印之石浆,其色白,正似此鸟,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遂找到史料翻看这小鸟的来历。1919年齐白石在法源寺居住,看到地砖上的石浆印子很像一只鸟,随手找来一张白纸腾了下来。对于常人很言,这种印迹随处可见,但于他而言却尝到了天然之趣。
艺术是无用的表率。它滋养的是人的灵魂,不是实际的利益。所谓意趣,多数时候乃无用之物,而又因着无用让人更加感动。
我们的生活被有用无用淹没。很多时候周围人只是随便的一句话:那有什么用?你走心了,于是之后的岁月,你觉得做无用的事情就是在浪费生命。
我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看到参天大树成为了木舟、器具、棺木、门柱、窗框。本该是精神的图腾,却最终成为了人的工具、上帝的棋子。一个具有灵性的物,被打磨之后就成为了物体,被时代赋予含义,被人类明码标价。当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成为这个时代的手或脚,成为默默耕耘的一小部分。这带来的并不是集体归属感,而是个体的消失。如同一棵大树离地后的几经辗转,将身体投入到社会价值中去,不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注入。
这个时代钱可以买来东西。涉及到钱的时候就需要衡量它的使用价值,这让很多曾经有灵魂、有信仰、有温度的人深陷到价值的怪圈里。他们越来越在意别人评价自己是有用还是无用,而当他们完全进入到逐利的环境里,就成为了“有用的人”。越是有用,越是成为工具。庄子提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如果不是因为有用,估计参天大树也能一直顶天立地下去吧。

你是否真的愿意成为手,成为工具,成为时代洪流里的一分子呢?我想,人多半是因为自己的紧张,所以不敢无用。从有用的社会感走到无用,有人花完一生未能迈出半步
有一天我的朋友对我说:我觉得你最应该玩游戏,不然每天神经崩的那么紧,投入到游戏里挺能放松的。我当时不以为然,因为我休闲的方式大概也就是看看书。可我看书有的时候很功利,对我没用,我就迅速的翻过,未能细细品尝就浏览完一本书了。我也想做一个无用的人,但每当我做无用的事情时候,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来烦扰我了,它说:有用么?
无用是不被世界绑架的唯一方式。

许多公益性组织里的人,幸福感往往比CBD里的人高。那些保护濒临灭绝动物的志愿者即使没有工资,甚至还要倒搭费用,却仍然觉得自己很开心。他们的幸福来自日渐丰腴的内心,以及越来越有趣的生活体验。
我做不到完全无用,但我想做半个无用的人。


【做半个无用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