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元宵佳节

又一年元宵佳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时候,元宵节是较过大年更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每到正月十五那天,早早的整条街就拉了警戒线,十里八村的人们蜂涌而至,挤着挑了好位置,等在那儿看节目。

到了点,主席台上号令一响,彩车彩旗就开拔了,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开响,于是各式各样的民俗节目也启动。彩车是以乡级或大企业为单位制作的,每到这个时候,大家好象都卯足了劲,要立意,要紧跟时代,既要贴合企业文化,又要融进民俗喜庆的韵味,还要有大家喜闻乐见的节日气氛,那段家家都在为节日加油,所以每年正月十五,彩车是一节日亮点。
除了表现喜庆,在造型上别致,设计者还在作工等方面也折腾出花来,比如造一个小舞台,加上演绎节日,有的在加长版后,置一组锣鼓队,从起到终,踏着点子,敲着锣鼓,再对上别家的锣鼓队的士气,俨然就成了对决的模式,那个热闹劲呀,至今都意犹未尽。
彩车过后,中间就是穿插的民俗表演,有马儿旱船的,有踩高跷的,有铁棍背棍的,还有组了方队的,重重叠叠,一层一层地涌来,有飙技艺的,有演风趣逗乐的,也有表现民俗风情的,表现方法不同,却是一样的喜乐。
【又一年元宵佳节】记得有一年,小妹还扮了相上过背棍,好象记得当时扮得的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的形象,那阵子,母亲那是相当的得意,见人就能听到说,哎呀,你家的女儿可真切塔了,那一段小妹被夸得和花一样,还真有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气势。
闹红火的节奏,大概到了午间就结束了,然后在县城里十里八村的人儿就涌到亲戚家,每到这天,家里就支了大铁锅,炖上一大锅的烩菜,炸了油糕,父亲买馒头,通常不是按个算,一买就是一面袋,上笼和上,有时也调个青菜或豆芽凉菜配上,一屋的近亲远亲,围在一起,倒是将亲情拉到极致。
午后,那些备了好多时候的锣鼓队,好象战势才拉开,组上几家,在桥下或广场上开始比赛,那时威风锣鼓的势头才能显出来,和家中老5聊起来,说他那会儿,蹲在桥下一下午就看锣鼓赛了,那种或轻轻晃动鼓槌,或用力砸下,那种或轻柔如羽,或如万马奔腾的气势,有勇往直前的豪迈劲,值得。
到了暮色来临,汾河两岸边上,依旧是人潮如海,掐了点,卡着时辰,漫天烟花散落,有万炮齐发的强攻,也有闲庭阔步的优雅,置身在满城烟火下,或欣喜或许愿,好象每一层怦然心动的节奏都汇入其中。
还有那一街的灯笼,红彤彤的,亮刷刷的,还有各色彩景,绚丽的色彩,呈流光溢彩状,象是置了新头,将整街都装点成了风景,徜徉在其中,蓦然回首间,总会有时光穿越的恍然,觉得很多年前,廊下挑灯的那个女子,流连于厅间,就是自己。归家后,母亲把白日里门前大叔滚的元宵煮上一锅,一家人围着桌子,细说一天的喜悦。
窗外,那一轮圆月,如水如梦,如痴如醉,伴一夜好眠。
长大了,离家后,好象这样的繁华盛世离自己越来越远,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渐行渐远的亲情,大家各自为阵,各自忙碌,总是以做好自己的眼前的事为已任,慢慢将这种节日的气氛驱走,也不知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化?
昨日,临下班时,一起的小姐妹为我们每人置了一袋龙城闻名的老鼠窟元宵,喜喜地拎了归家,老5晚归却兴奋地说几个好友小聚,竟然将一哥们从小店捎回的老汉元宵煮了,端到饭桌上消灭了,为了不让小嫂子失望,他们在散席后,专门去卖场给添了几份牌子汤圆,那个起哄劲,还真学不来,如果能录下当时一窝窝好友的各种调侃和调笑令,定能给文字再添喜。
而从儿时写到成年,不论是声势浩大还是细雨呢喃的元宵节也落下帷幕,而每个月圆时,其实最想说得还是那句:月圆,人久,天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