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文章图片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文章图片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医院
信息科主任
庄思良


互联网医疗无疑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大量资本和技术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个领域,另一方面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传统思维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大家已经不再争论可行性问题,而更多地思考操作的节奏和策略,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的最终融合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非常有幸作为一家三级医院的信息主管能够参与到这次的变革,同时也在忙碌中收获了很多快乐和感悟。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是一家有着67年历史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同时也是全国分娩量最大的医疗机构。2014年开始尝试将移动互联应用于患者服务流程改造,先后通过微信公众服务号和支付宝服务窗,实现了预约、挂号、支付、查询等门诊服务流程的移动服务。至2015年10月底,医院在移动端的关注用户达到30万,在每天的门诊患者中大概有50%使用过我们的移动服务工具,超过20%的患者选择利用移动工具完成挂号和诊疗支付,而在产科、生殖科等特定服务人群中使用移动端的比例更高。移动服务的使用对于就诊环境和服务流程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巧妙地利用移动工具和消息提示规划他们的就诊安排。现在即使在门诊高峰时段,我们的收费挂号窗口和自助机前也很少出现排队现象。


回顾一年多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变化有很多感触,其中关于政策和市场方面的相信有很多专家会进行阐述,我仅就医院对接互联网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做好产品的选择。现在互联网医疗产品不计其数,但其中绝大部分功能雷同,我们当初在选择时也有过挣扎,有些人建议开发一款医院专属的App,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微信和支付宝作为医院的主要移动入口,原因是我们认为就医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低频行为,便捷性和通用性是移动入口的重要考量指标。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了当初选择的合理性,在我们现有的5个移动入口中,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数和业务量占到了95%以上,同时它们自身所附带的强大功能和标准接口,以及其他行业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借鉴和帮助,我们先后利用支付宝预授权解决医保在线支付、利用芝麻信用解决停车费等小额支付、利用摇一摇周边解决就诊取号和签到等场景应用……当然随着移动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同样会选择一些专业性的移动产品作为工具,此时产品的安全性和持续研发能力将会成为考量的重要依据。


其次要争取更多人的参与。从以往信息化实践来看,最终用户的参与热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移动互联应用面向广大患者,他们的使用体验和意见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医院,市场与患者体验部在推进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利用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征集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 直说”等渠道了解患者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向信息部门反馈,通过不断打磨,使得产品的功能和体验得到持续改进。在推行内部微信企业号过程中同样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企业号功能主要是流程审批和通知公告,使用面比较局限,很多员工并不关注,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大多只有几十次;后来我们加入了饭卡查询和转帐、体检报告查询等功能,使得企业号的活跃度得到成倍的提升,有些文章的阅读量超过了1000次,这为今后应用的拓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最后要兼顾合作各方的利益。与传统信息化项目主要以购买服务的合作形式不同,互联网项目的合作更多会以技术或资源的交换来体现。我们医院在合作过程中会尽可能公平地开放专家、医技、床位等预约资源,提供报告查询、挂号支付等统一接口,对于成熟应用会建议封装成工具放在我们移动入口让更多患者了解和使用,对于实验性项目会从专业角度进行甄别并提供合适的应用场景,对于需要定制化的开发也会适当给予项目费用……当然所有的合作都需要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并基于统一的价值目标,即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


整个2015年,我和整个信息部门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每天会接到很多关于信息化应用的反馈,和公司一起研究改进方案;走到医院每个地方都会习惯性地想象有没有移动互联应用或改进的场景;双休日穿梭于各种会场,聆听或分享最新的进展或感悟……然而每当看到我们的患者在微博中赞叹就医流程的便捷,在朋友圈分享最新的应用体验时,就会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展望来年,移动互联、可穿戴技术、大数据等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渗入到传统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而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也将面临着重大的架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以迎接互联网医疗时代的真正到来!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2月刊


- 完 -



1 月 阅读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刊首语

【七月刊首语】自我发酵才见效

【八月刊首语】充分利用患者服务中心,博得“互联网+”先机

【九月刊首语】趋利,卡住了分级诊疗的美好
【十月刊首语】当,身为患者家属时
【十一月刊首语】远程医疗应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可及性
【年终刊刊首语】这两个词,定义了不安分的2015年




年终特刊内容点击阅读:
【e医疗原创】蜜蜂会:首先是一种心情,然后是一种生活方式

【e医疗原创】“会虫儿”张震江:医院信息化的五个趋势

【e医疗原创】复旦肿瘤王奕:看得懂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e医疗原创】互操作平台、ESB和CDR,此平台与彼平台的辨析

【e医疗原创】叶荔珊:2015的那点事儿

【e医疗原创】朱晨:深挖洞 广积粮 缓称王

【e医疗原创】蒋昆:2015,分化与整合

【e医疗原创】徐浩:数据如水,2015百年老院的红红火火
【e医疗原创】糖翁黄昊:你的我的2016,会是怎样的?
【e医疗原创】衡反修:因需而动,这是IT人永恒的主题

【e医疗原创】汪鹏: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看未来数字医学这五件事

【e医疗原创】潘传迪:院前、院后的医疗关爱意义更重大




推荐 关注 e医疗2015年12月刊
《科技新时代e医疗》订阅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43;
2. 致电读者俱乐部,热线:(010)-65157887-666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文章图片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