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作者:李凌佳琦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Meze的Elite收到手也有靠三个月的时间了,在近期入手钰龙DA1加电源套装以后,它也一直作为我的桌面主力耳机听了一阵子。先说结论,Elite虽然是头戴式旗舰耳机,售价来到了31999元,很可能会被高端耳机系统玩家所种草,但从定位来说,我依然觉得它是一个比较跨界的产品,也像前代旗舰Empyrean一样依旧非常值得随身玩家、直推党们的青睐。前代旗舰上市好几年至今,Meze的步伐走的相当稳健,这一次价格虽有上探,但确实把声音素质与审美水准刷新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关于品牌介绍和Meze家平面振膜技术的部分,这篇文章不会过多赘述,还是就产品论产品。其实对于与Meze家的设计理念,我个人是无比佩服的,比如他们的设计初衷既不是走奢侈品路线、也不是走高端快消品路线,而是希望每一副耳机都可以作为用户的“传世产品”,陪伴其一生。因为Meze家不论是Empyrean还是Elite,都在保证顶尖的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做到了最为精简的机械结构,每一个零件都可以极为方便的进行拆卸和组装,既做到了尽可能降低损坏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售后的难度。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此外,对于佩戴方面的优化,虽然官方没有介绍,但是Elite在耳罩方面的贴合度和头梁部分的重量分配、宽度的合理性,我个人认为比Empyrean稍好,但也可能是新耳罩带来的错觉。此外,Meze家的耳罩部分也做了磁场屏蔽的处理,并且这一代的耳罩在形态方面有所变化,下文会提到。同时,过去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平板单元的驱动门槛都是极高的,但Empyrean做到了极为离谱的易驱性,这一点在Elite上也有所传承,即便是艾利和家不以推力见长的机器,也可以推出非常完整的声场框架和一定的动态能力。但如果你是一个纯直推党、只考虑听流行,而且对低频量感有一定要求,那么仍然应该考虑购买Empyrean而不是Elite,Elite在直推下的人声韵味、低频量感都并不如Empyrean来的那么充足,高频也更难收住一些,但它增强了对各种台式产品的适配性、素质上限和杂食度也远比Empyrean要高。
先说说钰龙DA1+分体式电源套装下的表现,以及对整体的音色做一个概述。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对于一副三万元档的旗舰头戴来说,拆开去谈三频、谈素质什么的来写一篇八股文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它在声音表现上几乎满足了我对一个顶级头戴的很多想象。从底子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声,不会像Empyrean那样会有一些针对模拟味的调教,也很难在什么前端搭配下出现什么高频昏黄感、古早味,在通透、清亮、鲜活度方面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基调,比Empyrean的那种沉稳厚实的声音多了一份跳跃感,有着点活泼的意味。密度方面没有什么明显提升,但信息量和声场的表达都更上了一层楼——尤其是我很喜欢Elite的声场表达。
耳罩|HIFI杂谈 篇三十七:浅谈Meze Audio 新旗舰Elite的几种面孔变换&主观总结
文章插图

Elite的声场的那种够广、够开阔、延展够远的类型,离“大的无边”只差了一个优秀前端的驱动,比如接上了分体式电源+更换过Wyred 4 Sound家电源线的DA1,它能够在比较难处理的纵向声场方面做到接近极致,塑造出一个“天花板”比较高的舞台规模,纵深也同样优秀。它整体的结像比Empyrean更加的前置(远)一些、对古典或者OST类曲目的临场感与氛围表达更加充分,但人声也保留了一个合适的口型大小,声场边缘模糊感的处理恰到好处,混响向四种扩开但因为合理的结像形体感使得整体又不会显得空旷。夸张点说,Elite的声场我认为并不是一个所谓特别还原、参考型的空间还原,而是在纵向高度与横向方面有着明显的听感增益,也使得它在直推的前提下有足够的冗余空间来被“劣化”,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思路。

推荐阅读